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介绍 >> 正文
复旦大学汪长春教授
2014-08-2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研究方向

一、 功能性聚合物复合微球的系统制备及功能性探索

   主要研究内容:

   1、 乳液聚合基本理论及新型聚合体系的研究;

   2、 胶体基本性质、稳定性理论及稳定机理的研究;

   3、 界面化学基本理论,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及粒子表面修饰特性的研究;

   4、 溶胶及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

   5、 纳米及亚微米粒子微结构研究;

   6、 有机/无机材料复合及多重响应性聚合物复合微球(磁性、温敏、荧光、pH及光敏等)的研究

   7、 复合微球的功能配伍能力及结构效应研究;

   8、 新结构、新性能、新效应的探索。

二、 新型纳米及亚微米超级磁性微球材料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发展新的磁性纳米材料及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2、 开展新型高磁饱和强度的纳米材料的研究;

   3、 发展高效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重点发展磁饱和强度超过100emu/g的磁/碳及磁/二氧化硅复合微球。

三、 纳米靶向药物载体及靶向性能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复合磁性微球或微囊为载体,制备靶向纳米药物;

   2、 以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聚天冬氨酸、海藻酸钠及PEG等)为基础制备具有磁靶向及分子靶向的聚合物载药胶束;

   3、 研究磁及分子复合靶向药物的靶向能力及其机理;并在细胞及动物水平上验证其靶向效果,发展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纳米药物;

   4、 以聚氨基酸为基础的高分子药物研究。

四、 DNA及蛋白质的快速分离及提纯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高磁饱和强度及大比表面复合微球的制备;

   2、 特定配体在复合微球表面的高效修饰;

   3、 配体与目标分子的立体结构效应研究;

   4、 配体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作用及特效性洗脱;

   5、 微球表面与生物分子的非特异性作用及机理研究。

五、 基于磁性纳米微球材料的大通量快速分离及检测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发展基于磁性粒子的自动化的疾病检测技术平台;

   2、 实现用于自动化检测的新型高磁响应性功能微球的系统制备;

   3、 开发高灵敏度疾病检测试剂及新型传感装置;

   4、 分子影像学探针研究。

六、 基于配体与生物活性分子的特殊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固载各种特异性配体,包括核碱、核苷、寡聚核苷酸、辅酶、抗原、抗体、亲和素、染料、金属离子配体、包合配位体、电荷转移配体及分子印迹等;

   2、 发展新型配体及连接方式,研究连接臂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3、 对特异性作用机理开展研究,阐明作用机制并指导合成。

七、 含碳素材料(碳-60及碳纳米管)的功能性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 采用乳液聚合及原位沉淀聚合技术,制备各种聚合物改性的碳纳米管材料;

   2、 采用机械剪切手段,高效获取截断碳纳米管,制备适合于药物载体的碳纳米管材料;

   3、 采用化学沉淀技术,制备碳纳米管及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4、 研究高效负载贵金属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的催化性能;

   5、 研究截短碳纳米管材料在淋巴示踪及靶向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八、 特种及专用涂料研究

   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我们也进行应用性科学研究,主要在涂料方面,其中包括汽车用有机氟涂料,汽车用耐高温耐摩擦涂料,汽车用保险杠涂料,特种纸张转移涂料。同时也进行一些水性涂料的开发。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的。内容如与实际情况相悖,请提出。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多>>群英聚首
·闫凯 陕西科技大学
·何承恩 武汉纺织大学
·周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
·仇亚昕 扬州大学
·赵德鹏 沈阳工程学院
·郭铮铮 西安理工大学
·李静 西安理工大学
·江亮 四川大学
·刘彦男 上海交通大学
·李传福 华中科技大学
·郭会龙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
·刘善秋 浙江工业大学
·李诗 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