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高分子研究有两个重要侧面,其一是“高分子科学”研究。它是高分子学术性基础研究的侧面,体现了高分子研究的学术意义,加深了人类对高分子的认识,促进了“高分子材料”的创新发展。其二是“高分子材料”研究,它是高分子应用研究的侧面,体现了高分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他是“高分子科学”研究价值的体现和“高分子科学”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功能高分子”是“高分子材料”的一个特殊领域,泛指性能特殊,有某种特殊功能、用量少,但能产生重要新技术的一类特殊高分子材料。 国际上“功能高分子”的提法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指离子交换树脂,因其有特殊的离子交换作用,提取、分离某些离子化合物的特殊功能,而得此名。后来的发展,进一步将功能高分子拓展到分离膜,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试剂,高分子液晶,导电高分子,光敏高分子,医用高分子以及电、光、磁信息材料等领域。 国际上在“功能高分子”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并因此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有:Heeger(美国)、MacDiarmid(美国)、白川英树(日本),他们首次合成了导电聚乙炔,并发明了掺杂法提高聚物导电率的方法,从而开创了导电高分子研究领域。 我国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起步于1956年,但正是提出“功能高分子”研究是在70年代末。我国在“功能高分子”研究领域作出的有国际影响的工作是,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相应的工业技术,聚苯胺等导电聚合物研究,有机高分子磁性化合物的合成及材料研究等工作。我国在“功能高分子”领域造就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钱人元(电子聚合物)、何炳林(离子交换树脂)、王佛松(导电聚苯胺)、卓仁禧(医用高分子)、曹镛(电子聚合物)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