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介绍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
2011-08-3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9年6月,武汉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6月-1999年,武汉大学化学系,任助教、讲师。
    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日本旭化成公司高分子研究所合作研究一年。
    1999年-2005年,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
    2000年6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张俐娜教授)。
    2002年4月-2004年4月,德国Mainz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洪堡学者,(合作导师:Prof. B.A. Wolf)。
    2004年4月-2006年4月九州大学生物资源环境学院生物材料设计实验室,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fellow。(合作导师:近藤哲男教授)
    2006年9月-至今,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11月-2011年9月美国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合作导师:程正迪院士)

研究方向:
    生物化学工程、仿生纳米复合材料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涉及环境友好材料的有序纳米组装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生物炼制的过程控制与优化,新型纳米药物载体及医用细胞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制等方向。

    微生物种类丰富,尺寸涵盖纳米与微米级,是天然的可用于纳米、微米及多层次跨尺度加工的“基本单元”。以微生物为微纳米机器人,诱发其特有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受控自组装等生物制造过程,由此有望设计和创制一系列新型特殊功能材料和器件。

近年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调控细胞黏附与生长的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微纳米构筑”(21074041)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纤维素有序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生物制造”(20774033),主持。
    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纤维素智能材料的仿生生物制造” (2008CDB279)主持。
    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纳米载药系统关键问题研究与纳米药物制剂研制”,核心成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的。内容如与实际情况相悖,请提出。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多>>群英聚首
·李庆超 河南理工大学
·李强 中国石油大学
·蒲宗华 福建师范大学
·姜伟 武汉纺织大学
·王志伟 广西大学
·段青山 广西大学
·唐林 重庆师范大学
·靳羽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闫凯 陕西科技大学
·何承恩 武汉纺织大学
·周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
·仇亚昕 扬州大学
·栗周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