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探秘“海上大庆”:中海油建立深海作业舰队
2011-2-11 来源:国企杂志
关键词:中海油 傅成玉 海洋石油

探路“深海大庆”
  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未来10年中国海油将在设备建造、技术攻关及人才队伍上下大力气,以建成“深海大庆”

  海盗四起,劫持船只,绑架人质

  2008年底,全球人的目光聚焦在索马里海盗身上。事件发生后,中国宣布派海军舰队赴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随之,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婉转表示:“中国现在如果建造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当感到惊奇。”两条消息让国人倍感精神。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消息,虽然并未引起国人的热议,却同样应当感到振奋: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中国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在上海开工建造,代号是“海洋石油981”,重要性堪比航空母舰。它是我国石油工业挺进深海的重要武器装备。
  “保卫蓝色国土需要强大的海军,但是要开发建设蓝色国土需要像中国海油这样能够从事海上能源开发的国家队。”国家主席胡锦涛寄语中国海油。为此,中国海油立志,在国内“海上大庆”稳产的基础上,将投资2000亿元到2020年建成一个“深海大庆”。
  这是一个颇具雄心的目标。那么,中国海油的这份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曙光照进中国深海

  日本有部动漫的主题曲叫《深海孤独》,曾风靡一时。不过,现在的深海已经不再孤独,这里正在成为世界油气生产商的新阵地。
  所谓深海,一般是指超过300米水深的海域,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按照2008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而海洋70%的油气蕴藏在深海。其中,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其深水区被认为是能源领域最具潜力的处女地。据估算,南海油气资源可开发价值超过20万亿人民币。在未来20年,只要能开发30%,每年就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 2个百分点。
  不过,走进深海需要时间。专家介绍,南海的地质结构大多是由陡峭的海底盆地构成,分散在南海中的岛屿几乎都是非常狭小的岛架,一般在50海里之外水深就会突然降至数千米,这对中国海油而言将是严峻的调整。
  面对挑战,中国海油继续坚持对外合作。“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中,美国和巴西等几个国家走在世界前面,我们将会与其合作开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油总经理周守为告诉记者。巴西是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走得最快的国家,拥有比较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1990年,巴西深海油气仅为250万吨。通过技术创新,预计2015年,该国深海石油产量会增至9200万吨。
  曙光正在照进中国深海。2006年4月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总部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哈斯基能源合作,在香港东南250公里钻探“荔湾3-1”井成功。这次钻探成功拉开了中国深水油气开发的序幕,也意味着中国海油实现了1500米左右的深海油气技术能力。目前,荔湾3-1气田的开发方案已经出台。

  建立深海作业舰队

  挺进深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际海洋界普遍认为,300米水深是一个分界点,再往深处每走一米,对勘探开发装备提出非同一般的挑战。
  不过,中国海油人没有止步,提出“进军深水,设备先行”,为进军深海积极蓄势。
  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一艘巨舰静静地浮在海面上,到处涌动着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的身影。这便是中国进军深水石油的旗舰——“海洋石油981”,它是我国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6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在海底还可以再往下钻9000米。5个月之后,这艘巨舰就将出海试航。
  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如果将“海洋石油981”安放在北京市中心3000米的上空,散开的锚链将把北京六环都囊括在内。它能经受得住200年一遇的自然灾害,而且能够实现瞬时模拟实时定位,具有本质安全型防喷设计。这一设计能够保证平台爆炸或者翻沉后,海底油气井实现自动关闭,可杜绝2010年墨西湾漏油事件的发生。
  “深水钻井平台集世界先进技术于一身,没有一个国家能独立建造,都需要整合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才能建成。这类平台的设计建造,以前一直被西方国家的公司垄断。如今,我们自己组织完成“海洋石油981”的设计建造。正是因为中海油的引领,才有在国内首次设计建造的机会。”“海洋石油981”项目组总经理林瑶生这样表示。
  此外,中国海油还拥有17艘FPSO船,即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数量之多位居世界第二。“它们支持着我国海洋石油75% 80%的产能。未来,挺进深海,它将有更大作为。”中国海油总经理助理、采油服务公司总经理张武奎给记者介绍。
  不仅如此,中海油还在打造自己的“深海舰队”。中海油已投资逾150亿元建造深水钻井船、深水起重铺管船、深水物探船、深水多功能勘察船、深水大马力起抛锚三用工作船等大型装备。这些装备将于2011年陆续投运,将极大提升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此外,中国海油还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现代化海洋工程建造基地,能够同时容纳两条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和深水钻井船的泊位。

  吹响深海技术“冲锋号”

  这是中国海油深水海洋工程技术创新的一次“冲锋号”。
  2006年5月17日,“珍珠号”台风突袭中国海油流花11-1油田,作业中的“南海胜利”号FPSO船 7根锚链被台风刮断,3根软管断裂,油舱破裂,油田被迫停产。为了防止爆炸与溢油事故,中国海油成功地将FPSO拖航至安全海域,开始检修。然而,断裂锚链和软管的打捞、修复和回接等大部分工作,都要在情况复杂的水下300米处实施。开始中国海油寄希望于拥有顶尖海洋深水工程技术的外国公司,当得知修复工作难度巨大后,外国公司开出了高昂报价等苛刻条件,而且表示在时间、进度和工程质量上无法保证。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尽快让油田复产,更为了在深水方面做出实质性尝试,中国海油做出了自力更生的决定。通过数次实验、失败、再实验之后,油田提前一年复产,被称为世界海洋石油工程界的奇迹。
  在流花11-1油田修复工程中,共有6项技术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125吨步进式液压油缸驱动绞车,并应用于多个工程项目;发明了专用的水下大直径软管打捞工具,并成功应用;发明并成功应用了软管接头现场垂直组装修复技术;首次建立了300米水深单点系泊系统和水下大直径软管修复的工程方案和技术规范等。“这意味着中国海油初步掌握了一套应用于深水海洋工程的维修技术,为进军深水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说。
  为了能够持续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中国海油在公司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上开始发力。“公司正在稳步推进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突破影响公司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海油研究总院院长、党委书记陈伟表示,公司因此建立了科技驱动四维体系,即对外合作进行高起点创新、生产导向进行选择性创新、以我为主进行开放式创新、健全机制实现全过程创新。
  此外,从公司管理制度上打通了科技人才成长通道。“现在总公司级专家享受的待遇和我一样,他们更加专注自己的领域研究。”陈伟笑着说。

  锻造一深海之师

  进军深海,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而且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深海之师。
  为此,中国海油未雨绸缪。“我们在3年前就开始进行深海油气作业的人才准备,分别针对钻井、固井、完井等专业,派遣50人去不同的国家学习。”中国海油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唐代治告诉记者,“国内有160人已经在上海的‘海洋石油981’平台上进行操作培训。”
  在这些特殊的培训之外,中国海油正以打造一流员工队伍为目标,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建设。
  为了打造一批能够适应国际发展形势要求、具备战略眼光和战略筹划能力的现代化综合性管理人才。2009年,公司制订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直管领导人员年度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了领导干部从能力素质考核到工作业绩考核的新突破;有计划地选拔各级领导共82名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学习,并举办了直管领导及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中国海油已经在勘探、开发、钻采、工程和炼化五大核心专业认真推行所属单位和总公司两级专家评选,探索建立“所属单位专家-总公司级专家-国家级科技人才-院士”的专家培养体系,造就科技大家。选出成果多、钻研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专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按照院士的方向重点培养。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保证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人确实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而能潜心研究,技术攻关。
  中国海油还积极依靠科研项目培养人才。“十二五”期间,公司承担了8.5个国家重大专项,每个项目约有5个课题,如果每个课题能有1 2名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至少可以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培养出80多名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如果加上每个课题有4 5名创新骨干科技人员,将有200名科技创新的骨干人才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出来。
  这是一群敢于做梦的海油人,正如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所说,“理想与信念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载着梦想,中国海洋石油这艘巨舰将驶向更广、更深的海域。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