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海上大庆”
中国海油上下求索28年,终于实现了“海上大庆”的夙愿。中国就此成为世界海洋油气生产大国。未来10年,中国海油还将走进深海,探寻下一个“大庆”
圆梦“海上大庆”
28年来,中国海油坚持对外合作、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实现了“海上大庆”的夙愿,使得中国昂首迈进了世界海洋油气生产大国的行列
背负着希望,承载着未来,中国又一个“大庆油田”横空出世。
这是一个勘探开发难度极大的油田。油气资源分布在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区块小而分散,而且有海风、海浪、海冰、海潮随时来袭。
这是一个精简高效的油田。 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形势下,仅用6万人、2000口井完成了产量的快速提升,当年在松辽盆地则需要开展40万人、3万口井的石油会战。
2010年12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在北京宣布,公司国内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至此,海域成为中国油气开发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区之一,中国能源开发从此步入“海洋时代”。而中国,也迈进了世界海洋油气生产大国的行列。
为了这一天,中国海油人奋斗了28年。
对外合作植入良好基因
1982年2月15日,没有鲜花、鞭炮,没有热烈的剪彩仪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东长安街31号挂牌成立。走进这座三层小楼,第一任总经理秦文彩正在办公室凝神审阅着明天即将发布的第一批国际招标通知书。盘点仅有9万吨原油产量的家底,他对此次招标不敢怠慢,因为它关乎中国海域的尽快开放。
可以说,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开始,中国海油就已经趟出了一条对外合作的先河。“没有对外合作就没有中海油。”在采访中,海油人经常提到这句话。
对外合作的大门打开后,国际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带着资金、带着技术越洋过海来到中国。道达尔、埃克森、BP等国际石油企业的旗帜在中国海域从南插到北,平台上多了大胡子的“洋鬼子”,也出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物探船、钻井船、采油船 中国海一下子热闹起来。
然而,冲突与磨合也随之上演了。在北京,一场关于“对外合作是爱国还是卖国”的大讨论激烈地展开;在海上,“平台上为什么不能吸烟”、“以前我们就是这么干的,现在为什么不能”等不和谐音不断出现。最终,实践使海油人认识到“不承认落后就不是爱国主义”,他们发誓要不断学习。
南海西部海域是海洋石油行业对外合作的前沿阵地之一。1982年,道达尔公司发现南海第一个油田涠10-3,并于1986年开采出第一桶油,当年年产量近30万吨。1983年,莺歌海再传喜讯,中国海油与阿科公司在莺歌海发现储量近千亿方的崖城13-1气田,这是中国近海发现的第一个也是迄今最大的气田。
对外合作成果最显著的地区是南海东部海域。1990年,珠江口第一个合作油田——惠州21-1油田建成投产以来先后开发了14个合作油田,形成了中国最大的近海优质高产油田群。
28年来,中国海油勘探开发区块共计82个,其中对外合作区块多达72个,利用外资100亿美元。
在“海上大庆”建成之际,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现任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王涛这样说道:“从诞生的那天起,中国海油就通过同世界最大的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在自己的发展基因里注入了当代石油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现代企业制度。”
也正因为这样,中国海油在对外合作中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也成为了中国工业企业的“特区”。
思想解放拓出勘探新天地
对外合作如同一架云梯,让刚起步的中国海油一下子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是,这只是中国海油发展的一条腿,而且随时可能被抽离。“外国石油公司来中国的最初几年,因为没有大的勘探发现,所以有一些公司就开始撤离了。”中国海油总地质师朱伟林对此记忆深刻。立志要建立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海油人认识到,在对外合作的同时必须自强筋骨,发展自营油田,要实现“两条腿走路”。
“要让自营勘探这条腿变长变粗,地质工作是关键。”这是大家的共识。其实,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有些相似之处。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转战海洋的石油人也曾这样认为。“以陆推海”成为当时最具代表的勘探观点。然而,现实给了海油人一记耳光。“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和国外公司合作,而且不断吸收国内陆上油田一些经验,但并没有大的油气发现。”中国海油副总地质师、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副院长邓运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有些失望,“经过实践后,我们发现陆上油气勘探的很多经验在海洋里失灵了。”
海洋到底有没有大油田,这些“金娃娃”藏在哪里?海洋石油人苦苦思考着、实践着、反思着,并强烈认识到必须逐步探索适合海洋油气自己的勘探理念与技术。
“三个重新研究”被适时提出:重新评价研究以往全部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总结以往钻采工艺技术;重新研究华北含油气盆地发于、发展充填史;重新研究渤海油气成藏特点和分布规律、渤中凹陷及其周围构造运动发育发展历史以及郯庐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大海不负有心人。全新的勘探理念相继提出:“渤海湾盆地凹陷凸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油气运移“中转站”模式、花岗岩潜山勘探理论 这些勘探理论的突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带来了中国海油储量增长的高峰期,蓬莱19-3、蓬莱25-6、曹妃甸11-1、旅大27-2等十多个大中型油田群相继被发现。
“中国海油5000万吨的实现, 1995年 2004年的油气勘探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朱伟林告诉记者。
“找油气不是靠运气。”记者在采访中对邓运华副总地质师的一句话印象颇深。是的,找油气不能靠运气,“海上大庆”的辉煌也不是靠运气。今天海上大庆的无限风光,其实早已肇因于15年前的勘探突破。同样,“十一五”期间,依靠大面积三维地震采集与处理等技术,中国海油自营勘探发现20余个大中型油气田,占新发现储量的60%,又为下一个“海上大庆”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