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是自然界生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运动手段,可以在瞬间穿越中长距离,以实现捕猎及逃避被猎捕的目的。自然界生物跳跃的机理主要有两种,长腿动物(比如袋鼠和青蛙)主要依靠杠杆作用,使它们能够用较少的力量跳跃同样的距离;一些短腿或无腿动物(比如果蝇幼虫和跳蚤)依靠快速弹射动作释放储存的能量来实现跳跃;还有一些昆虫(比如蚱蜢和沫蝉)同时利用这两种设计理念(图1)。其中,磕头虫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当被人类捉住时,它们会不断地用力向前倾斜头部,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磕头”仪式恳求释放。原来磕头虫的前胸背板具有非凡的灵活性。在其前胸腹板的中央稍后部位,有一个尖锐的刺状结构。每当它的头部与胸部向腹部弯曲时,这个突出的部分就会巧妙地嵌入到胸腹前缘的沟槽中。当它再次挺胸时,突出体从沟槽中弹射出来,撞击地面,产生的后冲力足以使其弹跳起来挣脱。由此可见,磕头虫那看似虔诚的“磕头”行为,并非出于对人类的求饶,而是一种本能的自我防卫机制,用以摆脱束缚。如视频1所示当将它肚皮朝上放在地面,他会来一个鲤鱼打挺弹射出去,挣脱捕食者。
受这些自然界跳跃机制的启发,科学家们利用新型材料和复杂的结构设计,模仿生物系统中的快速能量存储和释放过程,制造出了多种创新的跳跃机器人。其中,光响应驱动器具有成本效益高、无线驱动能力强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偶氮苯液晶(LCs)因其偶氮苯介质的反-顺式光异构化而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光响应材料。基于偶氮苯的致动器已从基本的弯曲、扭转运动发展到在微型机器人和液体运输中的新型应用。但是,基于偶氮苯的光致动器的高效跳跃行为仍相对缺乏探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在前期的工作中,通过设计制备一面为光响应偶氮苯均质膜,一面为偶氮苯反蛋白石的具有Janus结构的光响应驱动材料,实现了在液相中的光驱动性能研究;利用光化学/光热模式的协同驱动产生多个驱动方向,具有更大的驱动力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5728;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12383-12392;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1727-1739)
近日,该研究团队受具有特殊卡扣结构的磕头虫启发,他弯曲身体积蓄弹性势能,然后身体猛然伸直释放能量实现瞬时跳跃的启发,设计了类磕头虫卡扣结构的光跳跃材料:通过选用具有热弛豫时间短的偶氮苯分子,制备具有展曲(splay)取向的偶氮苯膜材料,开发了一种Janus光驱动跳跃软机器人,在紫外线照射下,它能在66.8ms内完成一次完整的跳跃,其跳跃高度可达35个体长(BL),起飞速度为670 BL/s。所制备的Azo-LCN 薄膜应力为36.27 兆帕,应变为6.5%,可循环使用50 次以上。这项研究将有助于设计新型致动器和拓宽偶氮苯致动器的应用领域,可能为探索、搜索和救援等新应用提供思路。所采用的偶氮苯分子(命名为Azo-A)具有较短的热弛豫时间(其在90 ℃ 时的半衰期小于1 s),能够在光的作用下快速弯曲和恢复,从而能产生快速自主恢复的连续跳跃行为(视频2)。样品的splay取向是将样品的一侧分子采取平行取向(PA)而另一侧分子采取垂直取向(VA)的模式,从而使样品在光刺激下产生向PA侧的净弯曲变形。
图1. 自然界中跳跃的动物。(a) 袋鼠,(b) 青蛙,(c) 果蝇幼虫,(d) 跳蚤,(e) 蚱蜢,(f) 沫蝉。
图6. (a) 在紫外线(1.75 W/cm2)的刺激下,条带机器人可以通过跳跃跳上20 mm高的楼梯,高速摄像机对此进行了记录。(b) 在高速摄像机的记录下,该条纹机器人可以模拟投石器,并成功投掷出一个小物体。(c) 本文使用的薄膜跳跃高度和跳跃速度与文献比较,本研究提出的机器人可跳跃至35 BL的高度,跳跃速度可达0.67 m/s。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421111
- 浙江树人学院董立奇/西湖大学刘剀/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 Small:一种新型偶氮苯基光热织物可用于可穿戴热管理 2024-09-18
- 华南理工大学殷盼超教授/杨俊升副研究员团队《ACS AMI》:基于光响应调控分子颗粒材料粘弹性 2024-04-08
- 苏州大学张正彪教授、张伟教授团队 Angew:通过迭代指数增长策略合成单一分子量偶氮苯齐聚物-揭示动态螺旋反转和手性转移的奥秘 2023-12-22
-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文 AFM:基于胆甾相液晶聚合物薄膜的钙钛矿圆偏振光电探测器 2025-02-20
- 慕尼黑工业大学Peter Müller-Buschbaum教授团队 ACS Nano:自支撑导电聚合物薄膜的多功能应用 2024-12-11
- 新加坡国立大学欧阳建勇教授团队AFM: 通过二次掺杂、去掺杂和离子能量过滤协同调控获得具有极高Seebeck系数和综合热电性能的聚合物薄膜 2024-10-31
- UCLA贺曦敏教授 Nat. Mater.:超高功率输出光驱动振荡器助力多功能软体机器人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