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苯偶氮苯(azo)基光热储能系统(MOST)因其在太阳能转换和储存方面的潜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由于储能过程依赖溶剂和特定波长的光源(通常为365 nm紫外光)、储存寿命短(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能量释放时达到的温度水平较低(2~30℃)、在寒冷环境下热释放性能受限、刚性强和可穿戴性能差等缺陷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近日,浙江树人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董立奇老师联合西湖大学刘剀教授团队和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通过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具有光致固液相变特性的偶氮苯单体与商用聚丙烯腈织物复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偶氮苯基光热织物。这种织物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效的光诱导储热(绿光)和放热(蓝光)性能、储-放热过程无溶剂操作、能量可长期储存(706天),并且在室温和寒冷环境下能够释放高达85~94°C的热量(图1)。此外,织物在1500次弯曲循环、18小时洗涤或6小时浸泡后保持了较高的柔韧性,储热-放热性能也没有明显损失。该研究显示,该织物在热释放阶段产生的高温热量是由偶氮苯单体Z-to-E异构化能量、液-固相变潜热和420 nm光辐照产生的光热效应协同放热大的结果。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光辐照强度来控制热释放时候的温度高低,以进行热管理。最后证明了该光热织物在室温热疗和低温保暖方面的实际适用性,为可穿戴个人热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候选者。该工作以“An innovative azobenzene-based photothermal fabric with excellent heat release performance for wearable thermal management device”为题发表在《Small》上(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4310)。文章第一作者是西湖大学学生吴煜栋。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创计划)、山东省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烟台实验室开放课题以及浙江树人学院人才引进计划的支持。
图1 新型偶氮苯基光热织物的优异性能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4310
- 天大闫熙博副教授、郭锦棠教授和天津科大王帅副教授 CEJ:偶氮苯基聚合物引擎驱动的光响应有机纳米马达 2022-05-10
- 四川大学王彩虹团队:水系偶氮苯基小分子光致异构调控大分子自组装 2020-05-28
- 复旦大学俞燕蕾教授课题组综述:光致形变液晶高分子及其柔性执行器 2019-11-13
-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陈志钢教授团队 Prog. Mater. Sci. 综述:用于太阳能驱动海水淡化的光热织物 2025-01-09
- 东华大学陈志钢教授团队:柔性可清洗的光热织物用于太阳能淡化海水 2019-10-10
- 陕科大王学川/王海军/党旭岗 Mater. Horiz.:一种生物质衍生的多功能导电涂料助力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和皮肤生物电子一体化 2025-02-17
- 加州理工学院高伟教授课题组 Nat. Mater.: 全打印MIP开创可穿戴与植入式双重应用新篇章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