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立新、翁子骧团队开发出一种兼具辐射冷却、相变储热与仿生蒸发三重功能的新型纤维膜ATPT-70%。该材料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攻克了传统热管理材料的光谱失配、汗热堆积和动态响应滞后等瓶颈,在0.2毫米超薄厚度下实现94%太阳光反射率,实现392.5W/m2的蒸发冷却功率,和93.6W/m2辐射冷却功率。相关成果发表于材料领域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研究背景与创新突破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发,传统辐射冷却材料存在显著局限:常规电纺膜因纤维尺寸均一导致太阳光谱(0.3-2.5μm)覆盖率不足,反射率普遍低于80%;疏水性表面在高湿环境下阻碍汗液蒸发,形成隔热液膜;相变材料(PCM)负载量受制于纺丝工艺难以突破。研究团队创新性提出三重解决方案:首先采用电场诱导射流分裂技术构建多分散纤维网络(纤维直径0.1-2.5μm),通过米氏散射优化实现宽谱反射;其次模仿植物维管束设计梯度孔道结构,驱动定向汗液传输;最后通过纺丝-喷涂联用工艺实现70wt%相变微胶囊的高效负载。
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
[图1:制备工艺与机理示意图]
材料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底层为相变微胶囊/TPU复合层(P-TPU),通过同步静电纺丝(TPU溶液)与电喷雾(PCM分散液)工艺构建。当PCM质量分数达70%时,相变微胶囊在纤维基质中均匀分布(图2e-f),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表层为四丁基氯化铵(TBAC)改性的TPU分支纤维层(AT-TPU),30kV高压电场下射流分裂形成主纤维(1.5-2.5μm)与分支纤维(0.1-1.5μm)交织的网络(图2c-d),精准匹配太阳光谱强度分布。
光学与热学性能
[图2:多尺度纤维结构表征]
ATPT-70%的光学性能显著超越传统材料:双层膜在300-2500nm波段平均反射率达94%,较商用聚酯纺织品(PET, 73.1%)提升28.8%。其反射谱拓宽源于多级散射机制——仿真模拟显示(图2a-b),0.1-2.5μm纤维与0.1-6μm孔洞协同覆盖了太阳光谱峰值区域。热管理性能方面,P-TPU层相变焓值达111.8J/g,100次冷热循环后仍保持96.3%的焓值(图3b-c),28℃相变温度精准匹配人体舒适区。
仿生蒸发与动态热管理
[图3:热管理机制与性能验证]
材料的创新性之一在于结合了仿生汗液管理:AT-TPU层经亲水改性后接触角为84.7°(3秒内浸润),P-TPU层形成疏水表面(接触角135°)。当疏水侧接触皮肤时,3-6μm大孔径与0.1-2μm小孔径形成的梯度结构以及梯度润湿性产生毛细压差,驱动液体在2秒内穿透膜层(图4c左)。蒸发速率达1.5g/h,是PET纺织品的3.2倍(图4d)。
[图4:润湿性与蒸发机制]
动态热管理测试揭示三重协同效应:无太阳辐射时,相变层缓冲环境温度突变,升温阶段降温2.4℃,降温阶段保温1.6℃(图3f);500W/m2辐照下,材料表面温度较PET低9.6℃(图3h);极端条件(1500W/m2)下温差扩大至17.4℃,且在22-35℃区间形成明显热缓冲平台(图3i)。材料的蒸发冷却贡献392.5W/m2功率,结合93.6W/m2辐射冷却,实现14.3℃温降(图4g)。
户外验证与应用前景
[图5:户外热管理测试]
2025年3月福州正午测试(900-1100W/m2辐照)显示,覆盖ATPT-70%的手掌表面温度为19.0℃,较PET纺织品低9.1℃(图5a-b)。持续监测表明材料适应辐照波动:当环境温度高于28℃时降温5.7℃,低于28℃时保温2.3℃(图5e-f)。建筑节能模拟显示,该材料应用可使空调能耗降低23%。耐久性测试证实,紫外照射100分钟(相当户外6个月暴晒)后反射率保持88.4%,水蒸气透过率与棉织物相当(图4i),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该研究通过三个关键机制实现热管理技术:射流分裂技术实现0.1-2.5μm多分散纤维制备,克服厚度-反射率制约;植物蒸腾启发的梯度结构驱动高效蒸发(392.5W/m2);纺丝-喷涂联用提升PCM负载瓶颈。ATPT-70%膜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可穿戴设备、建筑节能及特种防护提供变革性解决方案,其“反射-储热-蒸发”协同机制为智能热管理材料设计树立新范式。
研究获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024YFE0107500)、福建省科技计划(2024N0063)资助.
原文信息
Zhou X, Chen W, Zhao Z, et al. Broad-Spectrum Bionic Polydisperse Radiative Cooling Fiber Membrane Integrating High Phase Change and Evaporation Efficiency. Adv Funct Mater. 2025; e10443.
DOI: 10.1002/adfm.202510443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0443
- 香港城市大学吴伟教授 ACS Nano:仿生发汗电池热管理设计实现自适应高效冷却与阻燃保护 2025-09-04
- 浙理工胡毅教授 Adv. Funct. Mater.:仿生竹节结构复合电解质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提供新路径 2025-09-03
- 华工凌子夜、方晓明等Mater. Horiz.封面文章:腌制黄瓜启发的离子渗透策略-打造兼具超高强度与高储热性的刺激响应相变凝胶 2025-08-24
- 东华大学王宏志教授、侯成义研究员团队 AFM:具有热整流与辐射-相变冷能循环的自适应超织物用于全天候热管理 2025-09-03
- 安农大陈玉霞教授团队 AFM: 超薄轻质中空MOF@竹衍生的碳基复合材料 - 用于高效的电磁屏蔽和热管理 2025-09-02
- 江苏海洋大学李成杰团队 ACS AMI:可重加工自修复的橡胶基导热界面材料用于热管理 2025-07-20
- 浙理工胡毅教授 Nano Energy:基于异质界面工程Janus结构复合纳米纤维膜实现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