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介绍 >> 正文
中科院化学所李永舫院士
2013-01-3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主要贡献

    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生期间,对锂电池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导出电化学嵌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这一成果198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化学所有机固体室进行的导电聚合物及其电化学研究中,提出了阴离子参与的吡咯电化学氧化聚合机理,推导出了吡咯电化学聚合的动力学方程;发现了导电聚吡咯的质子酸掺杂结构;推算出聚吡咯的共轭链长度为4~5个吡咯单元;阐明了导电聚吡咯在水溶液和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还原过程的机理、以及聚吡咯在水溶液中电化学过氧化的机理;通过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作为吡咯电化学聚合电解液的添加剂,在水溶液中制备出了表面光滑、拉伸强度达127MPa的导电聚吡咯膜。导电聚吡咯方面的研究成果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在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LEC)的研究中,通过交流阻抗测量阐明了LEC中的p-i-n结结构,研究了LEC器件的固体电化学特性,确认了LEC电化学掺杂的电荷注入电致发光机理。使用含有发光链段和离子导电链段的双功能嵌段共聚物制备了高性能的发蓝绿光的LEC器件。使用离子液体掺杂制备了室温准冷冻p-i-n结LEC器件。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LEC方面的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最近,在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新型共轭聚合物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在可见光区具有宽吸收的带共轭支链的聚噻吩和聚噻吩乙烯衍生物。其中一种带二噻吩乙烯支链的聚噻吩吸收光谱显示一个380~650 nm的宽而强的吸收,用它与PCBM共混(重量比1:1)制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模拟太阳光(AM1.5, 100 mW/cm2)下能量转换效率达到3.18%,为新型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与奖励

    1987年,“锂电池电极反应机理――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吴浩青院士);
    1993年,“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钱人元院士);
    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5年,“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排名第一为钱人元院士);
    1998年被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
    2005年,“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和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荣获美国化学会高分子材料部门颁发了2012高分子学术报告奖(Macro2012 Lecture Award)。

    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0多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一篇,Chem. Soc. Rev. 一篇,Acc. Chem. Res. 一篇,J.Am.Chem.Soc.四篇,Adv.Mater.七篇, Angew. Chem. 两篇,Chem.Common.两篇,Adv.Funct.Mater和Chem.Mater.各七篇,Macromolecules十九篇等。与吴浩青院士合著《电化学动力学》,译著《元素手册》,另在十几部著作中写有与共轭聚合物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等相关的部分章节,发表论文被他人引用接近8000次。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导电高聚物的电化学研究”(1987.1.-1989.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导电聚合物的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1991.1-1993.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导电聚吡咯的质子酸掺杂结构及其形成机理”(1995.1-1997.1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聚合物发光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1997.1-1999.12)
    5. 中科院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分子电子学-分子材料和器件的基础研究”子课题“有机及聚合物电致发光及相关现象的研究”(1996 - 2000)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电子聚合物基本化学问题研究”, 子课题“聚合物发光电池的物理化学研究”(1999.1.- 2002.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带p-i-n结结构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2000.1-2002.12.)
    8. 国家科委863“九五”重大研究项目“镍氢电池的产业化开发”子课题“镍氢电池相关高分子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和标准化建立”(1996-2000)
    9. 国家科委973项目“低价、长寿命新型光伏电池的基础研究”子课题:可塑性薄膜聚合物光伏达电池(2000.10.-2002.10)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离子液体中导电聚合物的合成”(2001.1.-2003.12.)
    11. 国家科委863项目“柔性聚合物光伏打电池”(2002-2004)
    12. 国家科委973项目“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子课题:高分子发光材料(2002-2007)
    13. 国家科委973项目“纳电子运算器材料的表征与基础性能研究”子课题:分子基纳电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2002-2006)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研究”(2004.1-2006.12)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场效应增强型聚合物光伏打电池”(2004.1-2006.12)
    16. 国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两个基地”项目(与UCLA杨阳教授合作)(2004-2006)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可交联三维超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及制备”(2005.1.-2007.12.)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2006.1.-2008.1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的。内容如与实际情况相悖,请提出。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更多>>群英聚首
·姜伟 武汉纺织大学
·王志伟 广西大学
·段青山 广西大学
·唐林 重庆师范大学
·靳羽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闫凯 陕西科技大学
·何承恩 武汉纺织大学
·周健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
·仇亚昕 扬州大学
·赵德鹏 沈阳工程学院
·郭铮铮 西安理工大学
·李静 西安理工大学
·江亮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