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自从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Burroughes[1]等报道了第一个基于聚苯撑乙烯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以来,聚合物电致发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然而,根据自旋统计理论[2],单线态激子形成的几率为25%,这就限制了荧光发光二极管的器件效率。普林斯顿大学的Forrest[3]等通过采用发三线态磷光的有机材料突破了量子效率的限制。磷光材料主要为Ir或者Pt的复合物,将它们掺杂在主体材料中作为发光层。聚合物主体材料可用溶液的方法(如旋涂法、浸涂法、喷墨打印法)成膜制备器件,对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要求不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且能够制成可弯曲器件。PVK因有良好的成膜性、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较高的空穴迁移率,是一种用于电致磷光器件的较好高分子主体材料。P-Ct是一种甲壳型液晶高分子(见Figure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溶解性,由于1,3,4-噁二唑的存在而具有很好的电子传输性,发蓝光,具有高的能隙3.4e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