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大学团队 Adv. Sci.:可控自调节HIF-1α稳定剂释放的温敏水凝胶用于心肌梗死治疗
2024-10-06  来源:高分子科技

  HIF-1α (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是一种缺氧保护因子,在心肌梗死(MI) 后起着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纤维化,促进血管化等作用,然而其半衰期较短,无法长时间的高表达。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如DPCA (1,4-dihydrophenonthrolin-4-one-3-carboxylic acid) 可以通过抑制HIF-1α的羟基化作用,抑制其降解,从而提高HIF-1α的稳定性。这一策略已被用于心梗治疗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用于心梗治疗的最佳给药方案仍有待探索。

可控自调节DPCA释放温敏水凝胶用于稳定心梗后HIF-1α的示意图。37°C时疏水性NIPAAm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和DPCA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诱导形成水凝胶。悬挂在聚合物骨架上的DPCA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了凝胶化作用。DPCA的释放可以通过酯键的断裂来启动和控制。释放的DPCA作为PHD(脯氨酸羟基化酶)的抑制剂,维持HIF-1α的稳定性,以减轻纤维化和心肌凋亡,促进再生和血管生成。


  浙江大学团队设计并合成了可注射、可编程、自调节DPCA释放的温敏水凝胶,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图1)。通过将DPCA连接到PNIPAAm基共聚物的侧链上,构建了水凝胶降解和DPCA缓释的反馈回路,其中π-π和疏水相互作用被用于构建额外的交联点(图2)。共聚物中羧基的引入实现了基于自催化作用的DPCA加速释放(图2基于上述设计,该水凝胶在心梗急性期发生暴释,并在心梗炎症和纤维化期以不同的速率实现接近零级的长期释放(图3),以更好匹配疾病不同时期的特征。所有释放DPCA的水凝胶均能上调HIF-1α,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刺激心肌细胞增殖,从而保持心功能(图4DPCA释放速度越快,水凝胶降解速度越快,导致HIF-1α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八倍,在MI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图4。这项研究证明了精确调节HIF-1α表达在治疗MI和其他相关疾病中的价值,并提供了一种基于植入式器械调控策略。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 PNVDPNVMD的合成路线。B) 聚合物及其中间体的1H NMR谱图。C) 使用HFIP作为洗脱剂时,聚合物及其中间体的SEC(尺寸排阻色谱)谱图。


3. PNVDPNVMD水凝胶的性质。 A) PNVDPNVMD水凝胶(1 mg mL?1)在不同温度下的粒子尺寸。B) PNVDPNVMD水凝胶(1 mg mL?1)在2537 °C下的粒子尺寸分布。插图:PNVDPNVMD水凝胶(10 wt%)在2537 °C下的状态。C) PNVDPNVMD水凝胶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性质。D) PNVDPNVMDpH 7.45.0下的累积药物释放。红色和黑色的虚线分别代表PNVMDPNVD的理论药物载量(n = 4)。E) PNVDPNVMDpH 7.45.0下的药物释放速率(n = 4)。F) PNVDPNVMDpH 7.45.0下的降解情况(n = 4)。数据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G)共价键合DPCA近似零级释放的示意图。


4. 水凝胶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再生的影响。A) 水凝胶治疗3天和28天后心脏切片的组织学评估:代表性免疫荧光染色图像显示HIF-1α(绿色),cTnT(红色)和细胞核(蓝色)(3天和28天);代表性TUNEL染色图像(仅3天);代表性免疫荧光染色图像显示Cx43(绿色),cTnT(红色)和细胞核(蓝色)(仅28天);代表性免疫荧光染色图像显示pH3(绿色),cTnT(红色)和细胞核(蓝色)(3天和28天);代表性免疫荧光染色图像显示Ki67(绿色),cTnT(红色)和细胞核(蓝色)(3天和28天)。白色和黄色箭头分别代表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中的阳性标记。B) 基于(A)中相应的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和TUNEL染色图像,对HIF-1α表达、凋亡、cTnT表达、Cx43表达、pH3表达和Ki67表达的定量分析。统计显著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事后检验计算,数据以平均值 ± 标准差表示。#p < 0.05, ##p < 0.01, ###p < 0.001, ####p < 0.0001 表示所选组与MI组相比,?p < 0.05, ??p < 0.01, ???p < 0.001, ????p < 0.0001 表示所选组别之间的比较。


  该研究以 Thermosensitive Hydrogel with Programmable, Self-Regulated HIF-1α Stabilizer Release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Adv. Sci. 2024, 2408013)。浙江大学博士后邓凯铖,硕士生华语研,硕士生郑厚伟,博士生高颖为文章的共同一作。浙江大学朱旸研究员、任探琛研究员、高长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领雁”计划、经血管植入器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vs.202408013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