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陈昶乐教授课题组《Trends Chem.》综述:“Catalyst + X”策略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2023-01-10 来源:高分子科技
催化剂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聚烯烃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但是,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是探索取代基的电子与位阻效应,导致催化剂的合成越来越复杂,并常常遇到无法兼顾各项催化剂性能指标的瓶颈问题。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催化体系设计策略,如链穿梭聚合、相转移催化剂活化、双核催化剂、链行走聚合、边臂效应和配体-底物效应等。这些新策略中的一部分,可以归纳为“Catalyst + X”策略。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昶乐教授课题组在Cell旗下期刊《Trends in Chemistry》发表题为“‘Catalyst + X’ strategies for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olefin-polar monomer copolymerization”的综述文章。陈昶乐教授为通讯作者,安徽大学青年教师谭忱博士和陈敏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聚烯烃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被广泛用于农膜、管道、日常包装、汽车部件、电气绝缘、医疗防护等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体系的开发,一直是推动这一领域蓬勃发展并不断出现革新性产品的驱动力。然而,大多数聚烯烃是疏水性和非极性的,这使得它们难以与极性材料共混或粘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开发了数百种用于催化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并发现了若干有工业化前景的高性能催化剂。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多年的不断试错。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反复试验,向催化剂结构中引入各种取代基以调节其电子和立体化学效应,从而进行催化剂结构的筛选优化。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rechm.2022.12.007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重庆理工王凯悌/杨朝龙、南洋理工赵彦利《Adv. Mater.》:环烯烃聚合物多重刚性作用实现水/高温等恶劣环境下的磷光发射 2025-01-30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简忠保研究员课题组 Angew:水相配位共聚制备极性聚烯烃 2024-04-01
- 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洋课题组 Macromolecules:高性能单苯氧亚胺IVB族三烷基烯烃聚合催化剂 2024-03-19
- 长春应化所崔冬梅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 双核钪金属配合物催化合成兼具高强度和韧性的乙烯-苯乙烯多嵌段共聚物 2025-02-21
- 苏州大学张伟/日本金泽大学程笑笑 Angew:异手性核的消旋嵌段共聚物中对映体将军与非手性士兵的手性交流 2025-02-14
- 青科大沈勇/李志波团队 AFM:生物基β-甲基-δ-戊内酯与δ-戊内酯顺序开环共聚制备高韧性、可闭环回收的热塑性弹性体 2025-02-13
- 中科大陈昶乐课题组 CCS Chem.综述:具有工业化潜力的烯烃-极性单体配位共聚催化体系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