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王洋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大位阻烷基金属前体合成单苯氧亚胺IVB族三烷基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双核催化剂的方法。该工作以“Mono(phenoxy-imine) Group 4 Trialkyl Complexes: A Family of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为题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DOI: 10.1021/acs.macromol.4c00048)。
聚烯烃基于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是人类使用最多的合成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单活性位点烯烃聚合催化剂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催化剂的开发通常依靠配体与金属的恰当搭配,文献报道的新型催化剂开发多数基于配体开发(图1 a i)。然而,这一方法的缺陷在于配体合成复杂,与金属的络合反应条件严苛,限制了催化剂的开发。因此,使用容易制备的配体,特别是已知的配体,通过简便直接的络合反应,是高性能烯烃聚合催化剂开发的新思路。
图1 烯烃聚合催化剂。(a) 以配体为中心的烯烃聚合催化剂设计:(i) 部分商业化的IVB族烯烃聚合催化剂。(ii) 基于苯氧基亚胺(FI)配体的IVB族催化剂:合成FIZrX3 (X =烷基)络合物意义和挑战并存。(b) 本课题:以金属前体为中心的设计,使用大位阻烷基IVB族金属前体制备单苯氧亚胺第四族金属催化剂。
烷基金属络合物是理想的烯烃聚合预催化剂,它们避免了额外的烷基化反应,且易与分子型助催化剂当量反应并引发聚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单FI配体的IVB族烷基络合物被合成并报道(图1,VI),这些络合物要么含有大位阻的配体,要么需要额外的配位原子。遗憾的是,它们的聚合活性都非常低。具小位阻FI络合物难于被合成的可能原因在于其亲电的亚胺双键易发生分子内亲核烷基化反应,导致配体结构改变(图1,VIII)。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合成单FI配体IVB族金属烷基络合物的通用方法。
图2 单FI烷基络合物。(a)单FI 烷基络合物的合成。(b) Ti-1(下)、Zr-2(中)和Hf-1(上)的1H NMR谱(C6D6, 25 oC,烷基区)。(c) Ti-1、Zr-2和Hf-1分子结构的ORTEP示意图,50%概率水平的热椭球,为清楚起见省略氢原子。(d)Zr-2和Zr-FI2埋藏体积计算。
乙烯/1-辛烯共聚实验中,增加N-取代基的体积导致1-辛烯的插入率降低(图3a)。此类催化剂具明显的金属效应,与锆络合物相比,铪络合物产生的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分子量,更高的1-辛烯插入率,且分子量分布更窄(图3b)。他们进一步研究了40 °C不同时间下Hf-2催化的共聚反应,通过绘制Mn和Mw/Mn (?)对聚合物产量的曲线(图3c),观察到Mn和聚合物产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856),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保持在较窄的水平,表明它们是通过近似的活性聚合生成的。
图3 乙烯/1-辛烯共聚研究(a)增加N-取代基体积会降低1-辛烯的插入率(b)中心金属对活性、1-辛烯插入率和Mn的影响(c)Mn和Mw/Mn 对聚合物产量的线性关系图。
基于开发的合成方法,作者还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双核络合物,并测试其在乙烯均聚和乙烯/1-辛烯共聚中的应用,催化剂表现出强烈的双金属效应(图4)。与单核催化剂相比,它们在聚合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和1-辛烯插入率。其中,配体中含有刚性和柔性部分的双核催化剂Zr-Zr-2产生的共聚物具有30%的1-辛烯插入率,高于任何单核类似物,这种强双核效应可能是由于金属-金属协同作用导致的。
图4 双核络合物(a)双核配体和配合物的合成。(b)双核配合物的ORTEP示意图,50%概率水平的热椭球,为清楚展示省略氢原子。Zr1···Zr2的空间距离:8.54 ? (Zr-Zr-1,左)和9.96 ? (Zr-Zr-2,右)。(c)双核催化剂及其单核类似物在聚合活性、分子量和1-辛烯掺入方面的比较。(d)Zr-Zr-2在溶液中通过构象改变与共聚单体结合的机理。
开发高性能烯烃聚合催化剂是学术和工业界的研究重点。本文提出基于新型金属前体的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方法(图2),为高性能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使用大位阻烷基IVB族金属前体,与经典的FI配体结合,制备了此前难以合成的单核单FI配体IVB族金属三烷基络合物FIMX3及双核络合物。合成具有条件温和简便、产率高、产物稳定、结构多样、低成本等优点。络合物无需额外烷基化,经分子助催化剂活化后表现为高性能的乙烯均聚和乙烯/1-辛烯共聚催化剂。
原文信息:Mono(phenoxy-imine) Group 4 Trialkyl Complexes: A Family of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Chenxiaoning Meng,Lanfei Lu, Cunyue Guo, Da Zhao, and Yang Wang*Macromolecules 2024 (Publication Date: March 15, 2024)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cromol.4c00048
课题组介绍:
王洋课题组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合成研究,在小分子合成以及高分子合成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目前在以上相关领域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Nat. Catal.,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被Science等专业期刊正面引用。所报道的合成方法被有机化学经典期刊Org. Synth. 收录,并被世界多个课题组用于数十种天然产物分子及药物活性分子合成。现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开发新型催化剂结构,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和高分子合成中,致力于发展新型、高效、绿色的化学转化反应。
邮箱:wangyang21@ucas.ac.cn
王洋课题组主页:http://people.ucas.ac.cn/~wanglab
- 南航潘蕾、张浩然 AFM:具有电/磁双梯度结构的高性能电磁屏蔽与红外伪装复合薄膜 2025-01-17
- 苏州大学张克勤教授、廖良生教授、卓明鹏副教授 Sci. Adv.: 用于高性能热管理和高效电能输出的大面积辐射调制热电织物 2025-01-16
- 西电周赟磊/苏大文震 AM:双向热调控气凝胶提升高性能柔性传感器稳定性 2025-01-12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简忠保研究员课题组 Angew:水相配位共聚制备极性聚烯烃 2024-04-01
- 上海交大周寅宁/罗正鸿教授课题组《Macromolecules》封面文章:基于配体竞争策略的室温低位阻环烯烃可控开环易位聚合 2023-10-11
- 中科大陈昶乐教授课题组《Acc. Mater. Res.》综述:异相化策略在镍催化合成聚烯烃及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2023-05-25
- 吉大张越涛教授 Angew:低成本催化剂开启闭环回收新篇章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