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纳米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方面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纳米药物一般是由载体和化疗药物组成,药物起治疗作用,载体起包埋药物和输送作用。而聚合物胶束凭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构易修饰及“核-壳”结构等特点被视为纳米药物的理想载体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而研究表明,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来往往在体外实验中抑瘤效果显著,而当用于体内或临床试验后却并没有表现令人期待的效果。究其原因,这是由于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需要面对体内循环系统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纳米药物在体内循环过程过早发生分解,从而使药物很难被输送进入肿瘤病灶,进而表现出疗效降低、甚至没有疗效。因此,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的稳定性差是制约其疗效的关键前提,这也是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针对如何提高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的稳定性,李因文副教授团队利用配位络合和聚合物前药的协同稳定作用构建了具有双重稳定效能的顺铂交联聚合物前药胶束纳米药物。如图所示,设计制备了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聚乙二醇-聚谷氨酸(PEG-b-PGA)为聚合物主链和以二硫键为linker的喜树碱(CPT)前药,接着利用CPT的疏水特性构筑聚合物前药胶束,最后利用聚合物前药中羧基与顺铂(CDDP)配位络合,构建了具有双重稳定效能的CDDP交联聚合物前药胶束纳米药物(CPTP/CDDP)。
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物显著提高在血液循环中的滞留时间和实现了在肿瘤病灶的有效蓄积;同时,二硫键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特性,能够在肿瘤病灶快速断裂释放CPT药物,这一设计巧妙解决了纳米药物稳定性和快速释放的矛盾。此外,CDDP作为配位络合交联剂提高纳米药物稳定性的同时,自身也是一线抗肿瘤化疗药物,能够与喜树碱一起杀死肿瘤细胞,起到协同抑瘤的效能。因此,该纳米药物表现出优异的抑瘤效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相关成果以“Dual stable nanomedicines constructed by cisplatin crosslinked camptothecin prodrug micelles for effective drug delivery”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通讯作者为临沂大学李因文副教授和临沂大学徐守芳教授。
-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Adv. Drug Deliver. Rev.》:光敏性微藻在靶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5-02-23
- 东华大学沈明武研究员/史向阳教授团队:铜掺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共递送蛋白/药物调控肿瘤双重代谢实现级联的化学动力学/免疫治疗 2025-02-08
- 上科大郑宜君教授课题组 Nat. Commun.: 构建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时空动态粘弹性水凝胶用于探究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 2025-02-07
- 中国海大何治宇/于良民 Adv. Sci.:基于传统中药冰片的聚合物胶束脑内药物递送系统-用于精确适应病理机制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2025-01-21
- 复旦大学占昌友教授团队《Nano Today》:亲和诱捕法实现生物介质中PEG化聚合物胶束的高效分离-破译聚合物胶束的体内命运 2024-04-25
- 国科大屈小中教授课题组 Angew:在高分子-蛋白多层次结构纳米组装体制备和应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4-02-27
- 川大李旭东/陈君泽、港城大谭超良团队 Adv. Mater.: 多酚-氨基酸缩合物库用于超高载药量纳米药物的高通量连续流生产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