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系统综述:基于生物刺激源的响应性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可控自组装
2018-03-13 来源:高分子科学
关键词:响应性聚合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刺激响应聚合物持续得到学界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刺激响应聚合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药物传递以及纳米医学上。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刺激响应性聚合物的研究与应用一直都着眼于不同类型的刺激源的开发中。目前,依托于传统的外源性物理或化学刺激源已形成了较成熟的聚合物组装体系,但是这一类体系往往会导致体系化学污染、细胞损伤以及较低的生物特异性。因此,直接利用生物体细胞内已存在的相关物种作为刺激源,将会是刺激响应型聚合物自组装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优点在于这一类刺激源大多数与疾病相关,原位刺激源的利用不会造成“附带”污染以及细胞损伤,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刺激响应的能力。
复旦大学闫强研究员回顾并综述了近年来该领域内针对生物大分子及各种小分子作为刺激源的大分子自组装体系及其研究现状,进一步展望了基于生物刺激源的响应性聚合物的应用使得聚合物科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为刺激响应性聚合物领域开拓出里程碑式的发展道路。
同时作者也提出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仍然面临的挑战:
(1)如何简化聚合物结构的设计;
(2)如何拓宽新的刺激源;
(3)如何利用聚合物结构的特点增强体系响应的能力。
该工作已经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超分子自组装专辑(2018,No.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