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科大叶春洪课题组《Chem. Mater.》:基于响应性聚合物3D-to-3D折纸形变实现运动可控的软体微驱动器
2024-04-26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受其启发,科研人员开发出了各种仿生微驱动器。其中,尺寸小、结构及运动行为可控、可执行复杂运动的驱动器在生物、医学、材料和环境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聚合物材料的软体微驱动器,在形状、尺寸和成分等方面具极大的调控性,为微驱动器的结构设计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并聚合物基驱动器具有机械柔性和复杂环境下的形变适应性的优势。然而,当软体驱动器尺寸达到微米尺度范畴时,实现其运动速度与轨迹的动态可控性仍极具挑战性。


1. 基于温度响应的双向卷曲微折纸结构实现软体驱动器运动行为的调控。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叶春洪研究员课题组,采用具有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和非响应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成响应层和阻滞层双层薄膜,利用响应刺激下两层之间各向异性的润涨/收缩特性,基于其微折纸形变行为,制备了微米尺度、聚合物基的软体微驱动器。并通过3D构型的切换,实现微驱动器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动态调控。相关工作以“Soft Micromotors with Switchable Motion Enabled by 3D-to-3D Shape Reconfiguration”为题发表于《Chemistry of Materials》(10.1021/acs.chemmater.3c02979)。


  本文使用的PNIPAMPMMA双层薄膜体系,在温度刺激下,可发生双向自卷曲行为,形成不同形貌的微米级管状结构。微管内部以金属铂(Pt)为催化剂,过氧化氢(H2O2)为燃料,通过其微米级空腔的限域作用,产生气泡,形成反冲力,推动微驱动器运动。通过微驱动器在温度刺激下的三维管状结构变化,改变气泡反冲作用的方向,发射频率,实现微驱动器直线运动与螺旋运动的轨迹调控和动态可逆切换(图1)。并且,实现了运动速度数量级差异的调控,其最高速度可达1000 μm/s,大于20体长/s 


2. 基于聚合物折纸结构多样化3形貌的设计实现对驱动器运动轨迹、速率的切换。


  在此基础上,以上述管状结构为结构单元,设计更为复杂的三维结构,调节微驱动器运动。通过温度调控驱动器管状结构的构形和空间布局,调节气泡的产生方式,获得不同的矢量和推动力,实现对微驱动器运动的速度、轨迹、曲率等行为的有效调节(图2)。所制备的微驱动器尺寸在微米级、三维形貌可调控、运动速度快、运动轨迹具有响应性等特点,可以加速微流控体系中低雷诺数流体混合,有望应用于小型机器人、仿生器件的制备等。且利用聚合物基等软物质作为主体材料,有助于开发具备灵活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微驱动器。以上微驱动器设计与运动调控为制备复杂结构的微驱动器提供策略,并为软体微驱动器应用于药物递送、传感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上海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寒陈欣然、助理研究员孟晓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学叶春洪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科大启动经费、上科大“双一流”材料学科建设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chemmater.3c02979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