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新产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从原子弹到“微球”——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
2009-9-11 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 固相有机合成载体

  何炳林一生重要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他一生写的学术论文至少在800篇以上,其应用成果之多,更是学界少见。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袁直介绍说,1956—1960年间,何炳林在世界上首次制备出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树脂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大孔树脂的发现,增加了离子交换树脂新品种,如水处理必需的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占领了80%以上的国内市场。
  氨基磷酸型螯合树脂,用于离子交换膜法制碱,带来了我国氯碱工业的一场革命。
  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解决了我国电镀行业对环境严重危害的难题。随后,何炳林带领的团队又将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扩展到有机工业领域,针对链霉素的提纯研制的弱碱树脂,使我国链霉素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使我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链霉素出口国。
  何炳林招收的第一个博士后人员、天津理工大学校长马建标说,何先生曾质问: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应用,文章有多大价值?

  “一个不爱国的学生,培养了做什么用?”

  何先生走了,海内外众多的学子怀念他,怀念他的惜才爱才,怀念他的心底无私。
  为了学科建设,何炳林从四川请来有才华的南开大学毕业生、中年工程师李效白,当时学校住房紧张,何炳林把自己孩子的住房让给他,成为全校的美谈。5年后,李效白因病去世,何炳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刻骨之痛,让许多人为之动容。只要是可培养的国内外人才,何炳林总千方百计请回来,亲自去各部门协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生们称他是“高效率的政治工作者”。
  2005新年,何炳林、陈茹玉夫妇作出一个决定:将多年积攒的各类奖金40万元,分别在他们曾任所长的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和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设立奖学基金,资助“爱国、功课好、家境贫寒”的学生。其中“爱国”是第一标准。“先生曾说,一个不爱国的学生,我们培养了做什么用?”现任高分子所所长朱晓夏教授讲到此禁不住哽咽。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