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出面抗议 夫妻双双回国
1953年秋,何炳林得知中美将在日内瓦进行停战谈判,于是约集十几位同学和朋友共同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要求回国的联名信,每人都庄严地用毛笔签了名。这封信通过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转往总理尼赫鲁,最后转交到周总理手中。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总理就留学生问题向美国提出抗议,美方代表开始矢口否认扣留中国留学生一事,周总理取出何炳林等人写给他的信作为证据,美方无言以对,不得不承认事实。1955年2月春,美国政府终于准许何炳林等人回国。回国前,何炳林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些回国后工作急需的仪器、书和制造离子交换树脂的10公斤苯乙烯和5公斤二乙烯苯原料,装进一只不引人注目的旧箱子里,这样才得以顺利过境。
1956年2月,何炳林夫妇回到了阔别十年之久的祖国。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他的母校南开大学时,受到他的老师杨石先教授和其他老师、同学的热烈欢迎。
主席总理心系南开 关注提铀树脂
何炳林在南开大学任教的最初那短短两年多里,几经艰辛,成功地合成出世界上当时已有的全部主要离子交换树脂品种。1958年建立了高分子教研室,他任室主任;同时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南开大学化工厂。该厂国家投资400万巨资,所生产的苯乙烯型强碱201树脂首先提供给国防工业部门,用于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1958年、1959年周总理先后两次来到南开大学视察他的实验室和离子交换树脂车间,同他亲切交谈了近一个小时,详细地听取了他的介绍,对他的开拓奉献精神和取得的杰出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1959年8月13日,毛主席亲自来到南开大学,视察他领导建立的离子交换树脂车间。主席和总理两年间共三次来到南开大学视察何炳林的实验室,因为这里的工作直接关系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表的安排。领袖的关注,使何炳林的研发进程更加稳步推进。
1964年10月16日,当何炳林听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无比欣慰地对妻子说:“我们回来对了,报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一年,何炳林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工委于1989年向何炳林颁发了“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奖章,表彰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做的贡献。
1956—1960年期间,何炳林发明了多孔树脂,这一发明导致了许多新型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一类新型吸附分离材料-吸附树脂的诞生。在应用研究方面,除研制的201树脂用于核燃料铀的提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外,D390树脂用于链霉素的纯化,使我国链霉素的生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至今已有60多种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投入生产,并在许多领域获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