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新产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从原子弹到“微球”——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何炳林
2009-9-11 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 固相有机合成载体

  南开大学高分子所固相有机合成载体的开发成功,是和成公司与高分子所紧密结合,研究与开发紧密结合的结果,也是何炳林院士和他弟子们不断探索的结晶。在高分子所多年的成果与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和成公司积极进行开发,使实验室成果迅速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占领了国内外市场。同时,和成公司也承担了高分子所多项对外技术转让工作,加速了高分子所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校取得了可观的经费,支持了科研工作的开发。
  现在和成公司已在校外租建了两个微球生产车间,也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招聘了一些退休和待岗的技术人员,具备了相当的自主开发能力。可以相信,在中国进入WTO以后,南开大学高分子所的固相有机合成载体在世界上会保持充分的竞争能力。

  一生只看重一个奖

  “何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但有一个奖,他一生非常看重。”何炳林的学术秘书傅国旗说,那就是国防科工委1988年颁发的“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章。
  这个奖公开了何炳林30年不为人知的重大功绩。1951年底,何炳林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立即准备返回祖国。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回国计划被美国政府阻止。何炳林的长子何振民追忆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包括何炳林在内的十几位中国留美同学联名致信周恩来总理,强烈要求回国。在周总理的帮助下,经过外交努力,他们满怀报效祖国之心,于1956年2月返回祖国。
  回到南开大学,何炳林立即着手组建高分子化学学科,仅仅两年,他成功地合成出当时世界上已有的全部主要离子交换树脂品种,包括用于从贫铀矿提取原子弹原料铀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958年,第二机械工业部资助400万元,何炳林在南开大学主持建立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工厂,开创了我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该厂主要产品专供提取国家急需的核燃料铀。
  何炳林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原子弹成功爆炸做出了重大贡献,“1988年颁奖,何先生30年前的巨大贡献才公之于世”,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史作清教授说,“这是何先生回国后的第一个大贡献。”1979年,何炳林申请入党,史作清作为入党介绍人之一,曾与先生长谈。何炳林说,“我冒着风险回国,曾被美国移民局怀疑为共产党员,也曾在‘文革’期间被诬为‘美国特务’,但我坚信,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没有应用,文章有多大价值?”

  何炳林被一位英国教授称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他率领南开大学化工厂把离子交换树脂民用生产技术普及推广到全国,全国所有大的树脂生产企业都到南开大学学习,何炳林公开、无偿地提供技术。我国高分子化学领域大部分技术是引进的,唯有离子交换树脂是自主完成的,高分子所副所长史林启介绍,目前有的外资企业把中国的产品“贴牌”销往国外。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