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添加剂(EA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来稳定锂金属电池(LMBs)。然而,大多数EAs在锂沉积过程中逐渐被消耗,这对长期循环稳定性不利。近日,江汉大学刘继延和梁济元团队通过在沸石咪唑酸盐框架(ZIF-67)上聚合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EA),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混合金属-有机框架(MOF)的非消耗性添加剂。由于PETEA基聚合物的部分包覆,ZIF-67暴露的不饱和金属位点仍然减弱了锂离子(Li+)与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快速的电化学动力学和均匀的锂沉积。同时,聚合的PETEA部分进入Li+的溶剂化鞘层,并通过范德华力排除一些有机溶剂,这促进了富含无机物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并抑制了枝晶的生长。因此,含有这种添加剂的Li||Li对称电池展现出了超过1200小时的稳定性,且过电位仅为75 mV。此外,组装的负/正极比例为1.76的Li||LiFePO4全电池在0.5 C的条件下实现了超过400圈的稳定循环。更重要的是,Li||LiNi0.8Mn0.1Co0.1O2高电压全电池在0.5 C的条件下展现了311圈后80%的出色容量保持率。这项研究为设计非消耗性的多功能EAs以推进高性能LMBs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该研究以“Rigid Additives Enabling Inorganic-Rich Interphase via Steric Effects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在国际知名材料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江汉大学硕士生姚书豪。
锂金属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低自放电特性,被视为未来储能技术的首选。尽管如此,锂金属电池的广泛应用受到锂枝晶的形成和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周期性破坏这两个主要问题的制约。使用电解质添加剂(EAs)是提升锂金属电池性能的有效策略之一。传统的EAs大多是消耗性的,随着电池循环使用,其有效成分逐渐耗尽,不利于电池的长周期稳定性。
金属-有机框架(MOF)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解质添加剂,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属性,在优化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以及SEI层的构建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MOF添加剂主要依赖于其吸附位点和尺寸选择性来解离锂盐,从而影响锂的沉积过程,这种作用在调控SEI层形成方面效果有限,有时甚至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和开发基于MOF的新型非消耗性添加剂,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优化,对于促进锂金属电池技术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基于MOF的非消耗性电解质添加剂,该添加剂能够通过位阻效应和范德华力来调控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进而形成富含无机成分的SEI层,有效地阻止锂枝晶的生成,从而显著提高锂金属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成基于MOF的添加剂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详细表征;分析该MOF添加剂对电解质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MOF添加剂如何影响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评价MOF添加剂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具体影响;以及最终组装全电池并对其整体性能进行评估。
研究亮点
2.成功构建了富含无机物的SEI膜,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显著提高了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3.系统研究了MOF基添加剂对电解质物理化学性质、锂离子溶剂化结构以及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全电池性能评估验证了添加剂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图一:PMOF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要点:(1)研究团队首先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成功制备出了结晶性优良且稳定性高的ZIF-67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接着,通过自由基聚合技术,将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EA)单体嫁接到ZIF-67的表面,从而制得了含有不同比例PETEA的MOF基添加剂系列(标记为PMOFx)。通过调整PETEA单体的添加量,研究团队得到了PMOF1、PMOF3和PMOF5等多种MOF基添加剂,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
(2)为了深入理解这些MOF基添加剂的特性,研究团队运用了一系列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N2吸附-脱附分析,对这些添加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态、化学成分和孔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
图二. PMOFX-LE的基础电化学性能
要点:(1)研究团队采用恒电流循环、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交流阻抗谱(EIS)等技术,探讨了MOF基添加剂对电解质中锂离子迁移数、电化学稳定窗口、离子电导率以及Li+扩散动力学的影响。
(2)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添加剂的引入与电解质发生了相互作用,导致红外吸收峰的偏移,这一发现也在LSV测试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图三. PETEA与溶剂之间的静电势(ESP)映射图及降低密度梯度(RDG)等值面示意图。
要点:(1)静电势(ESP)映射分析:本研究首先对PETEA与溶剂分子(如DME和DOL)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并考察了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电解质的分解倾向。
(2)降低密度梯度(RDG)分析:进一步的研究通过RDG分析确认了PETEA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性质,并确认这些作用主要是范德华力。
(3)这两种分析技术得出的结果一致表明,PETEA与DME和DOL溶剂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助于移除有机溶剂,减少Li+溶剂化结构中的有机成分,进而促进形成富含无机物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图四. 三种不同电解液的径向分布函数、拉曼、均方扩散系数图。
图5. Li||Li对称电池和Li||Cu半电池的电化学行为。
图6. Li||Cu半电池与三种不同电解质循环后电极界面组成元素(c 1s、Li 1s、N 1s)的高分辨率XPS光谱。
图7. 三种不同电解质中锂沉积行为的示意图。
图8. 全电池在不同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性能。
要点:对Li||LiFePO4和Li||LiNi0.8Mn0.1Co0.1O2全电池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在Li||LiFePO4全电池中,PMOF1-LE电池展现了出色的倍率性能,在0.1 C至5 C的电流密度下维持了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2 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0%,库仑效率高达99.7%。即使在较高的LFP负载量(10 mg cm?2)下,经过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为80%。PMOF1-LE电池的极化电压低于CMOF-LE和LE电池,表明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更快。循环后的正极材料表面形貌平整,无显著枝晶生长,说明PMOF1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在Li||LiNi0.8Mn0.1Co0.1O2全电池中,PMOF1-LE电池在3.0-4.3 V的电压范围内,经过311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0%。综上所述,PMOF1-LE电解质显著提升了LFP和NCM811全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并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显示出PMOF1在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MBs)中应用的巨大潜力。
论文信息:
Shuhao Yao, Chi Guo, Yuxi Yang, Xiaolang Liu, Jianxing Wang, Jiazhi Geng, Huiying Li, Chang Hong, Haifeng Li, Runming Tao, Jiyuan Liang*, Jiyan Liu*. Rigid Additives Enabling Inorganic-Rich Interphase via Steric Effects and Van der Waals Force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9656
- 天津科技大学司传领/朱礼玉/徐婷、农业农村部环保所申锋 NML:质子传导型MOF的精准工程化构建 2024-12-12
- 湖南大学王少飞教授 AFM:钯功能化MOF凝胶网络在混合基质膜中创造连续氢溢流 2024-11-08
- 上海交大庄小东教授团队 Angew:基于银-碳配位键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 2024-10-05
- 南大李承辉/金钟 Angew.:新型金属聚合物电解质助力宽温域固态锂金属电池性能的新突破 2024-12-06
- 北化曹鹏飞教授《Energ. Environ. Sci.》:锂金属电池中的高阳离子迁移数聚合物电解质 - 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024-10-23
- 北化曹鹏飞/南开杨化滨 AFM:用于安全锂金属电池的化学键合固定磷基阻燃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