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医三院周蕾研究员和广东工业大学谭帼馨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注射的镁-阿仑膦酸金属有机框架(MOF)水凝胶骨粘合剂,并表明它可以抑制过度纤维化并增强骨修复,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骨折愈合强度提高了27.8%。相关成果在2025年07月01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资助支持。
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以减少骨吸收,其中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 BPs)是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尽管BPs被视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金标准,但其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BPs可能因过度诱导纤维化反应而干扰骨痂形成,从而影响骨折修复效果。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实BPs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但其对成纤维细胞的潜在激活效应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未充分阐明,这可能导致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等不良结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缺乏能够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减轻纤维化的治疗策略,而这一双重作用机制对于优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镁-阿仑膦酸盐(Mg-ALN)金属有机框架(MOF)水凝胶的创新策略,以应对当前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挑战。该水凝胶作为一种可注射、可生物降解的骨粘合剂,不仅能够紧密贴合不规则骨表面以提供力学支撑,还能在骨质疏松相关的酸性微环境中响应性降解,逐步释放Mg2+和双膦酸BPs。与传统治疗策略(主要依赖破骨细胞抑制以减少骨吸收)不同,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同时整合了抗骨质疏松和抗纤维化双重机制,从而优化骨折修复效果。尤为重要的是,首次证实,释放的Mg2+可通过竞争性结合硬化蛋白(SOST)并阻断SOST/TGF-β信号通路,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活化,提高I/III型胶原的比例,从而调控纤维化进程。这一机制不仅显著减少纤维化形成,还为促进骨基质适当矿化和骨折愈合提供了关键调控靶点。
图1. Mg-ALN MOF 骨粘合剂辅助固定和治疗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
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Mg-ALN MOF水凝胶治疗组在12周后骨修复质量显著改善,其弯曲强度较对照组提升27.8%。该治疗策略的创新性体现在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通过BPs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另一方面通过Mg2+减轻BPs诱导的纤维化反应,从而有效解决了当前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破骨抑制与纤维化调控难以兼顾的关键问题。此外,该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的微创治疗选择,具有显著的转化应用价值。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0853-8
- 中山大学吴丁财/黄榕康/郑冰娜/王辉团队 Adv. Mater.:具有长驻留性的可注射多孔炭纳米酶水凝胶实现肿瘤的协同治疗 2025-07-04
- 广东省科学院郭会龙/广州红会医院于锋、林颖 MTB:微环境调控可注射水凝胶在中耳-乳突炎性缺损修复领域的新应用 2025-05-17
- 西南医大口腔医院陶刚/黎春晖/蔡蕊团队:具有ROS触发药物释放特性的可注射水凝胶实现抗菌剂和抗炎纳米颗粒协同递送用于牙周炎治疗 2025-04-15
- 浙江大学王立教授/俞豪杰教授团队 Adv. Colloid Interfac.:MOFs衍生材料吸波增强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5-02-19
- 南林葛省波教授等《Coordin. Chem. Rev.》:先进MOF衍生材料在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5-02-07
- 江汉大学刘继延/梁济元 AFM:刚性添加剂通过位阻效应和范德华力实现富含无机物的界面构造稳定锂金属电池 2024-12-17
- PNAS:电子科技大学柔性电子团队在植入可降解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