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软体机器人是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在狭小空间工程探索、生物体内药物递送、体内医疗诊断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团队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解兆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教授,合作开发了一款无源无线的电驱动软体机器人。该软体机器人系统从无线化设计和多功能传感入手,实现了小型化软体机器人在封闭空间中对液体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各项指标的无线化监测。 研究成果以Battery-free, wireless, and electricity-driven soft swimmer for water quality and virus monitoring(用于水质和病毒监测的无电池、无线、电力驱动的软体游泳机器人)为题,于2024年1月10日发表于Science开放获取子刊Science Advances杂志。
小尺寸机器人有能力在狭小和封闭空间中运动穿梭,因此,小尺寸机器人是在此类场景下(包括生物体内)执行环境监测或生物医学检测的一个理想装置。
为实现此类任务,机器人装置首先需要是无线的,任何绳索的牵绊都会限制其自由运动,这就要求机器人驱动和传感数据读取必须是无线化的;另外,机器人需具备多重传感能力,传感指标的多少关系到机器人监测能力和智能化的强弱;如此多的功能要求往往依靠于在机器人系统之中集成更多的模块,而这势必对机器人的小型化带来挑战。
该研究以管道场景为例子,展现了此小型软体机器人系统在封闭环境下对温度、离子和病毒的检测能力。该研究展现了在封闭空间下,机器人驱动的无线化和无电池化,并且无需取出机器人装置即可无线化地读取监测数据。此无线化技术,亦可用于开发体内生物医用软体机器人系统,以实现机器人的体内监测和体内主动医疗功能。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k6301
主要作者简介
于欣格,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RGC Fellow,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港澳)获得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创新35人。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电子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解兆谦,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研究工作主要聚焦于力学与生命健康前沿交叉领域,面向可延展柔性器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微器件柔性化、一体化、集成化的新型力学设计及理论。
常凌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等项目入选者。研究方向为纳米电穿孔、细胞诊疗、生物芯片、生物传感。
李登峰,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医用微纳机器人、软体机器人和可穿戴触觉反馈界面的研究。
- 清华大学赵慧婵团队 AFM:分米尺度的静电驱动柔性人工肌肉新进展 2025-01-18
- 清华大学张如范教授一周连发两篇《Adv. Funct. Mater.》:最新研究进展 2024-12-06
- 北大/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张艳锋和北大杨槐Nano Lett.:基于石墨烯/胆甾相液晶的电驱动型热致变色调光器件的构筑及应用 2023-05-24
- 西工大张军亮/顾军渭教授团队 Adv. Sci.:多功能环氧树脂研究最新进展 2024-11-24
- UCLA贺曦敏教授 Nat. Mater.:超高功率输出光驱动振荡器助力多功能软体机器人 2024-10-26
- 港城大机械超材料组诚招2025秋季全奖博士和研究助理 - 力学、机械、软材料物理、算法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