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2具有高透过率、高电子迁移率、适宜的能级、良好的紫外辐照稳定性和易于低温加工等特点,是目前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然而,其体相和表面的缺陷(氧空位(VO)、悬空羟基(-OH)和不饱和配位金属原子)容易引起载流子积累和非辐射复合损失。此外,钙钛矿中金属、卤素和有机离子的配位不足也会引起界面化学反应,使得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恶化。因此,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埋底界面的优化是实现其高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然而,由于埋底界面的非暴露特性,对其进行研究和优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3665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冀晓霏博士,2020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导师:刘永胜教授)。2020年10月-2022年11月在南方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郭旭岗教授)。2022年9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础交叉中心鲁林峰团队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钙钛矿及钙/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相关材料与器件,目前以第一作者在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
通讯作者:付强博士,201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导师:魏华教授);2021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导师:刘永胜教授)。2021-2022年,留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刘永胜和陈永胜教授)。2022年9月至今,在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太阳能转化包括:先进能源材料开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组件,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含共一)作者于J. Am. Chem. Soc.(2),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Energy Lett.(4) 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7篇, ESI高被引论文3篇。
通讯作者:任广禹教授(Alex Jen),专注于跨学科研究,范畴涵盖光子学、能源、传感器及纳米医学等领域的功能材料和器件。任广禹教授是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华盛顿州立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李兆基讲座教授(材料科学)、香港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化学系讲座教授及材料科学系讲座教授,在2016年至2020年间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目前发表SCI研究论文1000余篇,并曾获邀作演讲650多次,著作获引用超过80000次,H-index为150。
通讯作者:郭旭岗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器件,在n-型高分子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向做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有机半导体的催化n-型分子掺杂技术。在Nature、Nature Mater.、Nature Photon.、Nature Energy、Chem. Rev.、Acc. Chem. Res.、Acc. Mater. Res.、J. Am. Chem. Soc.、Angewandte Chemie、PNA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受Chem. Rev.、Nature Mater.、Nature Energy、Chem、高分子学报等期刊约稿撰写专论、展望及综述。论文被引用13000余次,H-index为57。
- 江西师大陈义旺教授、南昌大学孟祥川副研究员 AM:原位聚合物框架策略通过缓解“咖啡环”效应实现可印刷和高效的钙钛矿太阳电池 2024-01-10
- 华南师范大学高进伟教授团队 Small:超分子聚氨酯动态“韧带”增强钙钛矿薄膜机械柔性自愈合能力 2023-10-23
- 浙江大学王鹏教授课题组 Matter:一种螺烯基半导体聚合物用于稳定高效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3-10-17
- 清华大学杨睿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 PBAT光氧老化产生CO?的机理研究 2023-09-21
- 中科大吴思教授团队《Adv. Mater.》:光响应的共轭高分子构建的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的防伪材料 2023-06-01
- 兰州交大夏养君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 氮-氧自由基共轭聚合物作为添加剂减少有机太阳能电池非辐射能量损失 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