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西师范大学沈星灿教授、蒋邦平教授团队Biomaterials:伤口微环境水凝胶-苯胺衍生物的原位聚合用于裸眼实时监测感染和抑制细菌
2022-09-16  来源:高分子科技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组织、器官和细胞外基质都是由适应性水凝胶组成的。在这些水凝胶基生物中,一系列的生物聚合物,如多糖、黑色素,被控制合成,并在生物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受此启发,人工操控聚合物在水凝胶中原位生物合成将是获得可以满足生物需求材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由于生物环境及水凝胶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这项任务仍极具挑战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西师范大学沈星灿教授、蒋邦平教授团队近日基于海藻酸钙(CA)水凝胶平台,利用伤口微环境过表达的双氧水(H2O2)成功激活了苯胺二聚体衍生物在水凝胶中的原位共轭聚合,用于伤口感染检测与细菌抑制。具体为:将易聚合的N-3-磺丙基)对氨基二苯胺(SPA)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同时载入CA凝胶中,获得CA负载SPAHRP水凝胶(CA@SPA-HRP);通过预加载的HRP催化伤口微环境过量的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引发SPA水凝胶内原位聚合生成polySPAPSPA )。得益于PSPA优异的近红外(NIR)吸收特性,这种聚合可以巧妙地用于肉眼和光声信号实时监测H2O2以及NIR光介导的细菌光热抑制(图1;进一步结合?OH的化学动力学活性,能够更持续有效地杀灭和抑制感染伤口处的细菌。综上,该CA@SPA-HRP水凝胶是第一例用于伤口感染的智能水凝胶体系,能巧妙地利用生物微环境激活水凝胶中功能性共轭聚合物的原位生物合成,以实现裸眼实时监测伤口感染和抑制细菌。


1. 伤口微环境过量的H2O2激活SPACA水凝胶中的原位聚合及其诊疗应用示意图。 


2.ASPACV曲线。(BCA@SPA-HRP水凝胶用H2O2处理后的DMPO信号。(C)水凝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DCA@SPA-HRP水凝胶用H2O2处理后的EPR信号。(E)电荷转移电阻变化。(FPSPA在水中和凝胶中的分子量分布。(GSPA在水凝胶中聚合示意图。


  SPA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图2A),以及HRP能够催化H2O2产生?OH(图2B),为CA@SPA-HRP水凝胶中SPA的原位聚合提供了化学基础。此外,EPREISGPC(图2DEF)进一步证实了SPA在水凝胶中的原位聚合生成PSPA。结合?OH生成的结果,表明HRP催化H2O2生成的?OH可以有效地激活SPA单体的原位聚合,获得PSPA 


3. ASPA浓度依赖的光声强度。(BH2O2浓度依赖的光声强度。(CCA@SPA-HRP水凝胶在感染和未感染伤口表面的颜色变化。(D)实时的光声图像以及(E)对应的光声强度。


  PSPA优异的NIR吸收能力,赋予了SPA在水凝胶中原位聚可用于H2O2响应的NIR介导的诊疗应用。即使在H2O2浓度为50 mM时(图3B),仍能检测到光声(PA)信号。表明该聚合方法对H2O2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是检测H2O2的一个很好的模型反应。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裸眼观察和PA可被用于实时监测伤口感染,感染组织有明显的肉眼可见颜色变化以及PA信号变化。随着粘附时间的增加,PA信号逐渐增强,这与感染创面CA@SPA-HRP水凝胶颜色变化的结果一致(图3CD)。 


4. 不同处理后A大肠杆菌(E. coli)和B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在不同时间点的光密度。(C不同处理后细菌的扫描电镜。


  通过监测不同治疗组处理后的光密度(OD600),进一步研究了CA@PSPA-HRP水凝胶在不同孵育时间点的抗菌效果(图4AB)。孵育2 h后,未被杀死的细菌在化学动力学治疗(CDT)组和光热治疗(PTT)组中开始增殖,而PTT/CDT组的细菌即使在孵育24 h后仍受到显著抑制。此外,细菌SEM(图4C)也进一步证明PTT联合后续的CDT单一治疗更能实现有效的抗菌效果。 


图5. (A)第7天伤口的免疫荧光染色图片以及(B)对应的血管密度。(C)第7天伤口的免疫组织化染色图片以及(D)对应的血管密度。


  新生血管直接影响伤口中O2和营养物质的运输。CD31是新生血管的标志物,a-SM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标志物,通常用于评估新生血管重塑和伤口愈合。在第7天对创面组织切片进行a-SMACD31的双染色,PTT/CDT组的血管密度和成熟指数显著升高,说明具有PTT/CDT协同的CA@PSPA-HRP水凝胶可促进血运重建,从而加速伤口愈合。

  该工作以H2O2-activate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 in hydroge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inhibition of wound bacterial infection ”为题发表在《Biomaterials》上。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瑷辉,硕士研究生樊桂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沈星灿教授和蒋邦平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7702222265004,21671046)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FA2810042017GXNSFGA198004AD17129007)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2961222004380

  下载:H2O2-activate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derivative in hydrogel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inhibition of wound bacterial infection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