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圆偏振发光(CPL)特性的光学材料由于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潜力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而具有较高发光不对称因子 (glum) 的CPL材料是实现有效应用的关键,然而目前大多数报道的光学材料所得到的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普遍较低,而且圆偏振发光区域都位于可见光区,相对较低的能量限制了其有效应用。因此,开发出具有高glum值的圆偏振紫外发光(CPUVL)材料,并进一步扩展其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段鹏飞研究员团队首次构筑了一个基于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和手性向列相液晶的发光体系,实现了对圆偏振发光的逐级放大过程,最终得到了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约为0.2的体系,并且可以实现由可见光到紫外光的上转换圆偏振紫外发光(UC-CPUVL)。进一步将其产生的上转换圆偏振紫外光应用于联乙炔的聚合反应中,得到光学活性高度可控且稳定的手性聚联乙炔,这项工作为使用低功率光源进行手性聚合提供了概念验证,并为将来CPL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1: 逐级放大CPUVL的过程
研究人员以手性R(S)-4,12-联苯[2,2]对环芳烃(R-/S-TP)作为上转换受体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分子4CzIPN作为非手性敏化剂。成功实现了可见到紫外的上转换圆偏振光的发射,应当指出的是,由TADF分子在较小的S1-T1间隙(ΔEST)中具有出色的性能,并且在系间窜越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较少,因此该组合显示出较高的光子上转换效率(ΦUC= 7.9% )。面手性分子R- / S-TP在稀溶液中显示出良好的CPL性能(| glum | = 3.1×10-3,图1),加入敏化剂以后,成功实现了可见到紫外的上转换圆偏振光的发射,同时上转换发光过程可以进一步增强CPUVL的发光不对称因子(| glum | = 9.2 × 10-3)。有趣的是,他们将该上转换体系掺杂到室温向列型液晶中之后,可以获得手性向列相液晶(N * LC)和glum值达到0.19的UC-CPUVL。从N * LC产生的具有很高glum 值的UC-CPUVL已成功应用于联乙炔的聚合反应中,得到光学活性高度可控且稳定的手性聚联乙炔(图2)。该研究工作不仅将为基于TTA-UC产生的UC-CPUVL进行手性聚合提供概念验证,而且还将为进一步开发CPL材料的功能性应用铺平道路。
图2: UC-CPUVL引发联乙炔对映选择性光聚合
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20-19479-1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479-1
- 中科院化学所陈传峰研究员团队《Nat. Commun.》:非手性发光分子溶液体系高不对称因子圆偏振发光 2025-03-29
- 中科大邹纲/张红莉、苏州实验室陈忻 Nat. Commun.: 结合可编程结构色与可切换圆偏振发光的动态多模态信息加密 2025-03-12
- 南京大学成义祥教授团队 Angew: 圆偏振紫外光激活的不对称光聚合反应用于合成具有圆偏振发光活性的材料 2025-03-09
- 北大杨槐/北科大胡威团队 Small: 液晶弹性体中分子开关异构化行为的动态编程锁定 2025-03-14
- 港科大(广州)岳亮课题组诚招博士生 - 高分子、力学、材料、机械、物理(2025年秋季、2026年春季入学) 2025-03-08
- 北航陈爱华教授课题组《Macromolecules》:异质外延活性生长法“一锅”制备异轴液晶嵌段共聚物纳米线及其解/再组装行为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