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高性能聚酰胺纳滤膜方向取得进展
2020-07-18  来源:高分子科技
关键词:聚酰胺 纳滤膜

  分离膜材料,特别是聚酰胺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已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地表水处理和废水再利用,致力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然而,在不降低产水品质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聚酰胺膜的产水效率,仍是一大挑战。商品化纳滤膜通常由多孔的支撑底膜和复合在其表面的分离层组成,而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降低分离层的厚度减小水的透过阻力,以及引入褶皱结构增加纳滤膜的有效过滤面积,来克服纳滤膜通量和选择性之间存在的trade-off现象。但是,太薄的分离层往往会带来缺陷和强度问题;同时,分离层褶皱结构的增加意味着其与支撑层接触面积的下降,进一步增加褶皱可能造成分离层和支撑层的脱离。


  针对这一问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靳健研究员课题组与王强斌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蛋白自组装纳米片调控界面聚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蜂窝状立体结构聚酰胺纳滤膜(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首先将具有特定孔道结构的TMV蛋白质以六方形式二维自组装成均孔TMV纳米片(如图2a所示),然后将其抽滤沉积在混合纤维素(MCE)微滤膜的膜孔内,以此作为界面聚合的衬底。TMV纳米片独特的浸润特性使得两相单体的聚合反应界面位于MCE微滤膜孔内,因而得到复制了MCE微滤底膜的蜂窝状立体结构的聚酰胺分离层(如图2所示);同时,TMV纳米片具有表面光滑和孔径均一的特点,在界面聚合过程中能够控制单体均匀、快速地从水相往油相扩散,促进无缺陷超薄分离层的形成。这种蜂窝状立体结构分离层使纳滤膜的有效过滤面积得到显著增加,从而在保持高选择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纳滤膜的分离通量,打破了传统纳滤膜通量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现象。这一特殊结构纳滤膜在实现二价盐高截留(MgSO4截留率98%)及超高离子筛分选择性(Cl-/SO42-分离选择性89)的同时,分离通量达到62 L m-2 h-1 bar-1,纯水通量高达84 L m-2 h-1 bar-1(如图3所示)。另外,对于大孔微滤底膜支撑分离层形成的纳滤膜的稳定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沉积在MCE微滤膜孔内的TMV 纳米片在界面聚合过程中与聚酰胺分离层形成了一个整体复合结构,其支撑作用使得生成的纳滤膜能够保持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


图1 蜂窝状立体结构聚酰胺纳滤膜制备流程


图2(a)TMV蛋白均孔纳米片TEM照片以及其组成基元结构示意图;(b)、(c)和(e)分别为溶去MCE微滤支撑底膜后的聚酰胺层SEM、AFM和TEM照片;(d)聚酰胺纳滤膜截面TEM照片。


图 3 (a) 蜂窝状立体结构聚酰胺纳滤膜对不同盐离子溶液的截留行为(1000 ppm盐溶液);(b) TMV纳米片对聚酰胺纳滤膜分离行为的影响(1000 ppm Na2SO4溶液)(c)与目前其它文献报道的纳滤膜性能对比;(d) 纳滤膜长时间Na2SO4料液分离性能。


  以上工作发表在《Nano Letters》杂志上(DOI: 10.1021/acs.nanolett.0c01350),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桂亮亮和硕士研究生董津辰方望熹研究员周堃博士靳健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711300, 2019YFA070580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16253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88102, 51873230, 21703282)和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BK20180259)等项目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1350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