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聚酰胺(PA)凭借其绿色、可再生特性,成为替代石油基PA的理想选择。然而,传统生物基PA56的高吸湿性(饱和吸水率>12%)严重制约了其在精密电子、汽车部件等对尺寸稳定性要求严苛的工程领域应用。如何通过分子与晶体结构设计,降低PA的吸湿性,是当前亟待突破的关键挑战。
近期,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刘玉飞特聘教授团队通过分子设计,成功合成了新型565二胺单体,并利用固相聚合技术制备出具有α晶型的新型生物基PA5652。该材料通过构建独特的相邻反式双氢键网络,形成了高度致密且有序的α晶体结构,实现了材料的本征低吸湿特性。
研究通过多尺度表征手段系统揭示了α晶型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及其性能优势。令人瞩目的数据对比显示:与生物基PA56相比,生物基PA5652的熔点(Tm)提升至270°C,结晶温度(Tc)提升至241°C,结晶度(Xc)大幅提高至48.3%,而饱和吸水率(Mt)则显著降低,仅为5.8%。这一突破性进展为高性能生物基PA的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Biobased Polyamide 5652 with α-Crystal Form: Characterization and Low Moisture Absorption”于2025年7月发表在Macromolecules上。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艳平为论文第一作者,刘玉飞特聘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1 α晶型分子链排列与双氢键示意图
该研究首先通过固相聚合法成功合成PA5652,并利用FTIR和NMR精准解析其分子结构。FTIR谱图(图2a,b)显示,PA5652的酰胺I带(C=O伸缩振动)在1634和1649 cm?1出现特征双峰,这明确指向α晶型中相邻反式双氢键的存在。1H NMR(图2c)中,PA5652的f质子化学位移从3.37 ppm显著移至3.75 ppm,证实了酰胺基团形成及分子间氢键导致的电子密度降低效应;13C NMR(图2d)进一步显示碳原子b(151.15 ppm)和α''''N(38.09 ppm)的显著位移,验证了双酰胺基团的独特化学环境。
图2. (a,b) PA5652与PA56的FTIR光谱;(c) PA5652与PA56的1H NMR谱图;(d) PA5652与PA56的13C NMR谱图
其次,广角X射线散射(WAXS)分析(图3a,b)直观呈现了二者晶体结构的本质差异:PA56仅显示21.1°处的单峰,对应γ晶型;而PA5652则在20.56°和23.94°处出现尖锐衍射峰,这是α晶型的特有特征。分子动力学(MD)模拟(图3c-h)提供了原子层面的深入洞察:模拟结果表明,α晶型PA5652中形成的分子间氢键数量近乎是γ晶型PA56的两倍(图3g),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也显著更强(图3h)。这种强大的、双向延伸的氢键网络(图3i)迫使分子链采取更紧密、更有序的反平行排列,最终稳定在单斜晶胞中,为材料卓越的性能奠定了结构基础。
图3. (a) PA56 (γ晶型) 和 (b) PA5652 (α晶型) 的室温WAXS图谱;(c)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获得的PA56和PA5652单链构象及20条相互作用链;(d)在全反式构象中,56片段的空间排列阻碍氢键形成;(e)沿链轴方向发生平移位移(箭头所示)的周边链形成的双向延伸氢键网络,构成单斜晶胞;(f)定义扭转角的PA5652主链示意图; (g) MD模拟揭示的PA5652与PA56氢键数量对比;(h)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对比; (i) PA5652 α晶型中双向氢键网络与单斜晶胞示意图
随后,变温XRD与FTIR技术(图4)精准捕捉了PA5652 α晶型在220–250°C温度区间内发生的可逆Brill转变。升温过程中(图4a,b,e,h):220°C时,(020)和(110)晶面间距开始减小,同时N-H和C=O振动峰发生红移,表明氢键部分断裂,分子链活动性增强;至250°C时,α晶型特征峰消失,一个新的衍射峰(d=0.466 nm)出现并增强,同时N-H峰面积显著增加(图4f),标志着完全转变为γ''''相。降温过程上述变化完全可逆,这种相变源于热能驱动下氢键网络的动态“断裂-重组”平衡。
图4. (a) 变温XRD图谱显示(020)和(110)晶面演变;(b) 加热过程d-间距变化;(c)冷却过程d-间距变化。α晶型PA5652在不同温度下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d,g)酰胺A区(3500-3000 cm?1)和酰胺I区(1800-1330 cm?1)的升温扫描;(e) 升温过程N-H伸缩振动峰位移;(h) 升温过程C=O伸缩振动峰位移。(f)归一化的N-H峰面积变化;(i)归一化的C=O峰面积变化。
进一步通过偏光显微镜(POM) 观察球晶形貌(图5)。其球晶展现出负双折射特性,这与α晶型中双向氢键取向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球晶形貌强烈依赖于结晶温度:高温结晶(如248°C)形成具有同心环状纹理的带状球晶(图5a),片晶发生螺旋扭曲;低温结晶(如235°C)则因过冷度大、成核密度高,形成尺寸更小、扭曲周期减弱或消失的球晶(图5d)。温度梯度(图5e)或升温过程(图5f)会诱导应力变化,影响片晶排列与光学表现,但一旦氢键取向确立,其光学符号(负双折射)保持不变,表明光学性能与结晶条件密切相关。
图5. PA5652在不同温度下的偏光显微镜(POM)图像:(a) 248°C;(b) 245°C;(c) 239°C;(d) 235°C;(e) 245→239→235°C分步降温形貌;(f) 235→245°C升温过程(“带裂”现象)。
最后,性能测试数据(图6)充分印证了α晶型PA5652的显著优势:热性能提升:图6a显示PA5652熔点(270°C)和结晶温度(241°C)较PA56(250°C, 210°C)显著提高,结晶焓增大,结晶度(Xc = 48.3%)大幅提升(图6c)。这源于α晶型中更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和更稳定的晶体结构,破坏其结构需要更多能量。吸湿性大幅降低:吸湿测试(图6b,c)表明PA5652的饱和吸水率仅为5.8%,相比PA56的13.6%,降幅高达79.4%!这种飞跃归功于α晶型致密氢键网络对水分子的空间阻隔与“极性屏蔽”作用。
图6. PA5652与PA56的性能对比分析:(a) 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对比;(b) 热重分析(TGA)曲线对比;(c) 吸湿特性曲线对比。
综上所述:这项工作不仅为开发低吸湿、耐高温的生物基聚酰胺提供了“晶体结构精准调控”的有效新策略,其揭示的氢键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模型,也为设计新一代高性能工程塑料提供了方向。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macromol.4c03149
- 太原理工大学叶亚楠/朱石磊团队 Adv. Sci.:通过高度竞争的动态氢键网络中的快速链式弛豫实现超大变形下的超低滞后效应 2025-07-01
- 新疆大学朱若斐课题组 AFMs:师法自然 - 受莲花多重仿生策略启发的强氢键网络纤维素水凝胶用于太阳能界面蒸发 2025-04-24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姜锋团队 Mater. Horiz.:基于糖类的多尺度氢键网络增强策略构筑超韧水凝胶 2024-12-19
- 武汉大学陈朝吉、高恩来/林科院林化所刘鹤 AFM:二氧化碳衍生多功能生物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助力纸张转化为纸塑 2025-06-30
- 中北大学王智教授团队 Polym. Chem.:含二腙基动态键的生物基可降解聚苯并噁嗪的制备及性能 2025-06-19
- 东华大学成艳华/张新海 AFM:吸湿性生物基气凝胶实现高效协同的大气集水和被动冷却 2025-03-24
- 郑大付鹏教授、张袁铖副教授/新国大何超斌教授 Adv. Sci.:动态键增强聚酰胺弹性体的4D打印 - 助力高性能生物医学矫形 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