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充分利用,水下通讯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的很快,而水中通讯只能依靠声波来进行,因此控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水中隔音对于抑制海洋噪音污染,保护海洋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空气和水的声学阻抗的差异,一些在空气中常用的隔音材料在水中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传统的质量作用理论要求物体的尺寸要与所阻挡声波的波长相当,这使低频区域声波的阻隔变得十分困难,因而水中低频声波的调控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水中的气泡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声学超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学性质。1933年,荷兰科学家Marcel Minnaert 提出了气泡的Minneart共振现象,指出了气泡的共振频率对应的声波波长是其半径的近500倍,因此可实现低频声波的调控。更有理论指出,如果能把气泡在水中做成三维晶格排列,它将具有目前最宽的低频声波带隙,这在低频宽带的声波调控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然而,由于气泡浮力作用及流体不稳定性,水中气泡的可控性制备一直是一个难题。
宋延林研究员课题组多年来专注于液滴、气泡等流体图案化的调控及应用。实现了气泡的反奥斯瓦尔德熟化控制和图案化制备(Nat. Commun. 2017, 8,14110)。并提出了水/气/油等任意不相容流体间的图案化控制理论(Adv. Mater. 2018, 30(31), 1802172)。最近,他们把气泡调控应用于声波调控中,第一次从实验上测出了三维气泡晶体的声子带隙(Adv. Funct. Mater. 2019, 1906984)。在这些研究基础上,他们受自然界生物捕获气泡的启发,提出了控制Cassie态(非浸润)和Wenzel态(浸润)交替出现的方法,更方便地制备从微米级到毫米级的图案化气泡,并用于声学反射超表面的制备,其在水下声学探测、水下隔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图1所示,他们提出了利用固体表面微米结构来控制Wenzel态和Cassie态交替出现的方法来制备图案化的气泡。通过理论分析,他们得出了水滴在固体表面从Cassie态转变为Wenzel态的临界压力和固体表面结构的关系。通过精细调控固体表面的结构,就可以精确地调控固体表面上每一处是否被液体浸润。液体浸润的地方为水,非浸润的区域为气泡。通过设计微结构的距离和排列,就可以精确地调控气泡的位置、大小和形貌。
图1. Wenzel态和Cassie态交替出现实现图案化气泡的调控
根据气泡的Minneart共振方程,不同大小的气泡对应不同的共振频率。而气泡间距影响着气泡之间的共振耦合作用。因此,通过调控气泡的大小和间距,他们实现了声波从9 kHz到1.7 MHz范围的调控。而且,由于气泡受到微结构的约束,不必保持球形,通过扁平化气泡的制备,其作用声波波长能到其气泡高度的3333倍,这远远大于Minneart共振效应所对应的500倍,因此可以制备比传统更薄的反射超表面。
图2 是声学反射超表面的全波模拟展示,在没有气泡的情形下,60%的声波能量可以透过样品。然而,一层高度为50 um、体积分数仅为3%的气泡,就可以使其透过率降低到小于0.2%。他们还证明了通过多层气泡的叠加,可以实现宽频声波的隔音。以透过率低于1%为界,他们指出,四层气泡的带隙宽度是单层气泡的30倍,因此可以用于宽频声波的隔音应用。
图2. 图案化的气泡用于声学反射超表面
此研究在水中噪音控制,保护海洋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其声波的全反射作用有利于提高水下声波探测灵敏度。比如,飞机失事后,其黑匣子在其电池耗尽后,只能靠声呐去寻找。而表面的这层气泡能够增强特定频率的反射,使黑匣子就像黑夜中的一面镜子一样,在遇到光照时,比较容易被探测到。
此论文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DOI: 10.1021/acsami.9b15683)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化学所黄占东博士,目前为西安大略大学杨军教授课题组博士后,共同第一作者为青岛大学的赵胜东博士,通讯作者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
-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乔雅丽研究员团队 JACS:图案化气泡快速生成的准一维弯曲界面诱导Janus颗粒长程取向组装 2023-01-23
- 杭电张鉴研究员团队 Small:具有纳米级高分辨率、动态可调的水凝胶基超表面 2022-10-30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化学所和青岛大学等合作首次发现荷叶透声新效应 2021-10-30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杨军课题组、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团队等合作构建 “声窗”实现空气和水之间的声学通讯 20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