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LB薄膜技术发明以来,流体界面组装技术被认为是制备高精度长程有序薄膜的有效方法,并具有应用于图案化先进集成器件制造的潜力。如何快速产生流体界面抑制体相竞争组装,并强化流体限域作用抑制界面处无序运动,是图案化流体界面组装中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以Janus纳米颗粒(JNPs)为代表的高分子-胶体杂化材料具有丰富的形状/功能可编程性,在制备新型光电器件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形态不对称性所带来的熵效应使得其进行长程有序的定向组装和器件制造面临巨大挑战。
图2. 气泡辅助界面组装策略的影响因素
图4. Janus颗粒长程有序组装体取向依赖的偏振光散射性质
这项工作证明了气泡模板在构筑准一维图案化界面与实现可控取向组装方面的巨大潜力,并显示了不对称Janus颗粒的定向组装超结构在构建新型光电器件方面的广阔前景。该工作以“Orientation-Controlled Ultralong Assembly of Janus Particles Induced by Bubble-Driven Instant Quasi-1D Interface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DOI: 10.1021/jacs.2c11429)。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高杰,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化学所乔雅丽研究员、宋延林研究员和清华大学杨振忠教授。
原文地址: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11429
通讯作者介绍:
乔雅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师从朱道本院士。2012-2018年先后赴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9月加入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宋延林研究员团队。回国至今,聚焦于分子图案与器件印刷,在多功能材料精准可控图案化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利用表界面调控与软限域诱导思想,发展了气泡模板分子印刷、应力辅助微模板印刷、多尺度弯液面操控等先进印刷方法,实现了高精度、高集成、高取向可控组装与图案化,为光电器件制造从“光刻”到“印刷”的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Prog. Polym. Sci., InfoMat,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9 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3项已授权(含美国发明专利1项)。
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纳米功能材料、光子晶体与绿色印刷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已发表SCI 收录论文400余篇,引用28,000余次,H指数95。主持和参加编写英文专著15部,中文专著2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30余项,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授权发明专利26项。获 2008年和2005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中科院杰出青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毕昇印刷技术奖和中华印制大奖等。入选科技北京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