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复旦大学张凯教授课题组综述:设计用于可见光光催化的共轭多孔聚合物
2019-10-10  来源:高分子科技

  传统小分子光催化剂具有金属毒性、成本昂贵、稳定性不高、难以重复利用等缺点。因此,迫切需要从非金属、非均相等方面寻求新的光催化剂材料。共轭多孔聚合物(CPP)是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具有非金属、非均相、可设计等优势,是传统均相光催化剂最具前景的替代品之一。

  近期,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张凯教授课题组撰写了题为“Designing conjugated porous polymers for visible 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的综述论文,旨在总结以共轭多孔聚合物(CPP)为基本结构的非均相光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光物理与电子特性控制的最新进展。该综述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旗下的学术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

图1.  CPP的“设计建造”。

  该论文首先概括了CPP能够应用于光催化领域的原因:由于其共轭扩展和由此形成的能带带隙,使得其具有可见光光子捕获能力。CPP的聚合物主链为sp2杂化,pz轨道垂直于主链,从而使得π键离域化和能带带隙产生。在可见光照射下,CPP产生空穴-电子对,光生电子与空穴将导致电荷分离与能量转移。在激发态下的CPP表面,光生电子被传输予反应底物是为还原过程,而空穴则与反应底物给出的电子结合是为氧化过程。因此对于具有光催化性的CPP材料,应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1)可见光吸收及其能带带隙范围;(2)光生电荷与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及分子内传输;(3)电子或能量转移以及能带位置与底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匹配。从这三个主要方面,作者列举了几年来在CPP光催化材料领域的一系列论文报道,并总结了CPP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和性能优化方法。

图2. CPP的光催化反应过程和结构设计策略。

  不仅在分子水平的设计能够影响CPP的光催化性能,宏观层面的设计,即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和官能团等因素,也能够提高催化反应效率。作者列举了近年来在本领域的一些报道,例如,(1)通过模板法构建不同的聚合物形貌,提高反应效率;(2)改变CPP的孔隙率,控制催化过程的反应速率;(3)将功能基团特别是亲水基团与CPP整合,赋予催化剂更好的亲水性和其他性能。这些方法提高了CPP的催化能力,扩展了应用范围,并且让CPP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怎样在光催化活性与生产成本中找到平衡点,开发出新的合成方法,以实现CPP大规模应用于光催化工艺中,将是未来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洪堡博后,现任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的Jeehye Byun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张凯教授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mh/c9mh01071h#!divAbstract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