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士林教授:著名高分子教育家、浙大高分子的奠基人
2016-10-1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原浙江大学校长、杨士林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0月14日上午11时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

  杨士林,有机化学家、高分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从事化学教育和科研七十载,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他在有机合成、阳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注重应用化学的研究,所研制的催化活化剂及原油输送减阻剂、降凝剂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在医用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光电导材料的研究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治学不凡
  杨士林先生曾于1937年9月至 1941年8月期间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在抗日战火中随校辗转西迁,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8年杨士林考取公费生派往丹麦哥本哈根多科性工业大学有机化学系学习,至1950年底。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杨士林毅然返回解放了的祖国,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1951年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后任教授。

  50年代初院系调整,杨士林历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副主任、化学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学校顾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浙江大学的发展,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他坚持竺可桢校长提倡的“求是”优良校风,熏陶青年学生,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他还担任了各种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化学评议组组员,浙江省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现任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组员,全国应用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顾问,《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编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高分子学报》顾问。

  杨士林老校长任职期间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戴,浙大学子们评价他说:“在浙江大学乃至全中国的高分子教研历史中,有这么一个卓越的人物——他亲自踏出了老浙大‘西迁’的雄伟路线,他见证了‘求是’这一校训的创立并亲自践行了它,他悉心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浙大高分子人。他是原浙江大学校长、我国著名高分子教育家、浙大高分子的奠基人;同时,他更是一位治学不凡、备受敬仰的学者!

  1961年以前,杨士林教授主要讲授有机化学,编写了国内首批工科有机化学教材。其后转向高分子化学,开设了高分子化学、立体化学、高分子化学选论(研究生课)等课程。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坚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真正的理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这也是人们所力求的,但在化学中现有的理论并不完全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他一再强调,学习理论决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以实验事实。他在讲授理论问题时,总是联系到实验事实来讲解,决不空洞地高谈阔论。在授课的教学方法上,则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和逐步深入的方法。如在讲授某一类化合物时,首先让学生对该类化合物有一个概貌的认识,再介绍其合成方法,将有关的各种化学反应相互贯通;进而讲解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联系到该类化合物的实际应用。他授课的特点是内容精练、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联系实际。听过杨士林讲课的人都有这个感觉,那就是二节课下来,杨士林讲的内容似并不多,但一看讲义和书本,都吓了一跳,内容太多了。可见杨士林讲授的艺术是很高的。因此,杨士林在该校的主干课讲授中一直享有盛誉。

  1960年杨士林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出了高分子学科的中坚人才。他们中不仅有分布各地从教的知名教授学者,也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学术带头人。

学科发展

  80年代以来,功能高分子在高分子合成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成了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从分子设计的高度来指导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以获得所要的性能,成了化学和物理的热门前沿课题,也是化学和物理学交叉学科要解决的课题。杨士林一直密切关注这一发展趋势,抓住研究开发复印机、高速电子计算机和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光电导材料这一具体对象,于1986年果断地组织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固体物理、电子学、光学等方面的力量,开展了有机高分子光电导材料研究。杨士林及其科研组在有机高分子光电导材料的研制和光电导机理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8年杨士林根据科研组的大量实验事实,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复印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酞菁类化合物的共混复合技术是改善酞菁类化合物光电导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目,已有九个国家的学者来函索取论文。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有机固体的光电导机理要比无机固体的光电导机理复杂得多,但迄今尚没有比较统一的理论模型,各国学者对此都兴趣很大,但难度也很大,进展缓慢。敢不敢开展国际竞争,在竞争中跻身于国际先进的行列?就成了杨士林及其科研组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工作条件比国外差,人力、财力和设备同国外的差距都很大,但他们采用了该校已有的近代物理分析设备,通过反复多次的实验研究,发挥了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首次提出了“酞菁固体中的光电子过程是“不完全的电子转移”过程的理论模型。同时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小试的可喜成绩。从而在有机光电导材料研究的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的研究水平。

  杨士林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和科研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大半辈子。他严格的科学态度在国内化学界享有盛誉。杨士林先生关爱后辈学子,在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了“杨士林奖学金”,主要奖励化学和高分子专业的优秀学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