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再生聚酯市场很“坚硬”
2011-9-27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再生聚酯 市场

        反倾销手段或暂告一段落

    根据统计,2010年中国再生聚酯纤维产能达到620万吨,产量接近400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林世东认为,经过“十一五”年均增幅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在产业地位上,再生聚酯已经由补充转为部分替代,相关回收、加工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以往大、小化纤之间的鸿沟;在应用领域上,再生聚酯产品用途逐渐多元化,已覆盖非织造布、地毯、家纺、汽车纺织品领域,产品达百余种;在竞争格局上,产业格局继续深入调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然保持技术领先甚至垄断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仍以常规产能为主;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土耳其等国家,凭借后发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变化下,中国再生聚酯产业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时出现,如何有效应对成为出口企业新的课题。

    慈溪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外向型企业,其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应对反倾销案件的过程中,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南化纤副总经理孙亚将中国再生聚酯企业应对欧盟聚酯短纤反倾销案形容为“艰苦的8年抗战”。自2003年12月,欧盟对原产自中国等地的进口聚酯短纤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开始,以慈溪江南为代表的一批再生聚酯企业跨过重重险阻积极应诉,终于迫使欧盟在2011年6月终止对华聚酯短纤的反倾销措施。

    孙亚指出,在欧盟立案之初,中国再生聚酯企业的外向型之路刚刚开启,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国际诉讼知之甚少等制约因素,使企业遭受了极大的困境。所幸,积极应诉不但让企业取得了案件的最终胜利,还探索出未来的几大发展方向:一是通过走出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办厂的方式曲线守住欧盟市场;二是产品结构由大众化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三是开拓欧盟以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同时放慢发展脚步,练好内功。

    孙亚认为,欧盟反倾销案件的结束,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其他国家用反倾销手段来阻止中国再生聚酯短纤出口已告一段落。因为国外市场对中国再生聚酯产品有强劲需求,且各立案国本土企业在成本上已经具备与中国产品竞争的能力。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