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再生聚酯行业的发展和问题
2010-9-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再生聚酯 认证体系 原料
    今年以来,化纤行业形势大好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但“好得出乎意料”的反常行情,反而让企业老板们惴惴不安。于是,积极参加相关会议,与上下游、同行沟通,与领导、专家交流,成为他们缓解不安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借助多年来累积的优势和品牌效应,由中国化纤协会主办,中国再生化纤专业委员会、上海中纤网等单位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再生聚酯会议,开幕当天就吸引了近250人参加,其中包括美国、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从国家政策到消费者观念等各个层面,都应该为再生聚酯产品“正名”。
               
从补充到部分替代
               
    中国再生聚酯行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仅从产能看,2010年年底将达到700万吨。其中再生聚酯短纤产能已占全球总产能的80%以上。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在会议开幕致辞中称赞道:“在政府没有太多鼓励政策,回收体系很不完善等条件下,中国再生聚酯行业仍然发展得很好。”
               
    的确,仅从上一届大会到现在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再生聚酯行业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比如去年用聚酯废料生产再生长丝还处于初级阶段,涉及企业微乎其微,技术装备也有待完善,今年再生长丝却已逐渐成为再生聚酯的重要品种,有利于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随着再生聚酯品种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再生产品的产业地位逐步从补充变为部分替代,与原生聚酯产品的价差也从2000多元/吨缩小至500~1000元/吨。”中国再生化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林世东对此感到欣慰。
               
    慈溪江南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亚用几个数字描绘出企业特色:成立11年,目前年产再生涤纶短纤8万吨;95%的废料从20多个国家进口,80%的产品出口;是美国惟一一家出口美国涤纶短纤维反倾销税为零的企业;废水处理后90%的中水回用,单位产品能耗为全国同类企业的70%。
           
令人尴尬的事实
               
    然而,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中国再生聚酯行业开工率仅为50%左右,产能闲置现象突出。与会人士分析认为,产业集中度有限、常规产能扩张太快、消费者对再生聚酯产品心存顾虑、原料回收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
               
    目前,再生聚酯产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占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国内产能在8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共6家,5万吨以上的企业14家。虽然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仍然不够。而更多企业由于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市场开拓、人才状况的限制,使得生产不连续,规模化效应较弱,产品以低档棉型、填充料和无纺布为主,对国际市场所需的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长丝产品、高档针织面料和高档家纺面料等开发不足。
               
    直到目前,让国内消费者接受“废料-再生资源-消费品”的新型消费理念仍显困难,比如很多消费者对于用废聚酯瓶等生产的家纺填充物表示担忧,将其等同于“黑心棉”。正因为如此,行业内外向型企业较多,将再生聚酯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等拥有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利用法律法规的地方,卖给乐意使用再生产品的外国消费者更为可行。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