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化纤
需要政策技术支撑
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再生涤纶作为化纤产业内典型的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代表产业,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回收1吨纤维,减排3吨以上二氧化碳。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再生聚酯产业,产量在700万~800万吨。目前,该产业原料以回收瓶片为主,纺丝废丝及浆块为辅;产品主要是棉纺和填充材料用再生涤纶短纤及POY、DTY、FDY、BCF地毯丝、工业丝等再生长丝产品,并加工成服装、非织造布、玩具充填料及其他后道产品。
国际再生涤纶回收、加工技术的改进,打破了以往大、小化纤之间的鸿沟。再生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逐渐削弱了原生纺的优势,加上再生涤纶行业比原生涤纶行业的投入产出比低,再生产品逐步抢占原生涤纶市场。目前再生涤纶产品应用市场覆盖非织造布、地毯、家纺、汽车纺织品等领域,产品已达近百种之多。近些年来仿大化涤纶短纤、再生长丝、波斯纶、超细纤维、仿羽绒纤维、阻燃纤维等再生纺高端产品的接连出现,大大丰富了再生化纤市场,使下游市场越来越多样化,销售渠道及数量也随之增加。但同时,原料供应也日趋紧张。
与再生纺原料紧张相对的,是废旧纺织品的浪费。我国聚酯纤维年产量约3000万吨,每年废旧纺织品的数量将近2000万吨,绝大部分未得到再利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废旧纺织品的再生利用技术还不成熟,利用物理方法回收聚酯纤维获得的再生产品质量较差、经济价值不高,化学降解方法流程长、成本高;二是政府还没有把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及其产品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鉴于此,聚酯纤维再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技手段予以支撑,开展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突破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提高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水平。
为此,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在行业协会组织下,与东华大学、浙江富润等单位联合攻关。他们针于不同的聚酯纤维制品采取不同的回收方法,纯涤制品利用物理回收技术;对于涤棉制品,采用解聚剂在一定条件下打断酯键,将高聚物醇解为单体或者低聚物、先分离出棉纤维,再将醇解物聚合纺丝;对于毛涤制品,采用机械分离的方法得到聚酯纤维制品,再进行牵扯、开松,最后纺纱。
通过开展纯涤及涤棉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熔体调质调粘、研究再生纺丝设备数字化设计、再生纤维染色改进、添加功能母粒(颜色补偿技术)、共混纤维改性、再生功能面料的织物设计与深加工等技术的创新与集成,不仅能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纤维回收技术体系,而且还能开发出基于再生聚酯的仿棉纤维、抗老化纤维、高色牢度纤维、有色纤维、阻燃等多功能高品质纤维及其纺织产品,应用于更高端的领域;并在各产业链环节建设产业化示范线,针对新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制定出技术规范、建设技术标准体系,逐步推广应用。在政府、协会等各方支持下,实现在全国重要城市逐步建立纺织品再生利用基地,形成全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网络,最终实现纺织行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值得期待。
可以预计,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再生聚酯纤维的比例将逐步提升,如果回收纺织品比例到达30%,将为我国化纤行业提供1000万吨原料,从而大大缓解我国纤维原料供应链的压力。(东华大学 王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