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仪器仪表 >> 人物访谈 >> 正文
记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所长蒲慕明:不著袈衣亦如来
2010-1-26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蒲慕明

  科学书香:
  创新氛围浓郁的阅览室
  2009年春节过后,由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研究院所发起,和武汉的高校举行了一个联合报告会,蒲慕明先生欣然应邀在会上作了演讲,讲“科学研究的ABC”,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多了解科学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报告会即兴提问,许多学生请求蒲慕明先生推荐并开列出一个书单,蒲慕明当场就爽快地回答:只要谁对此有兴趣,回去后我完全可以把书单和书评用电子邮件寄出。
  蒲慕明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箱。过后,他收到许多学生的电子邮件,也如约给学生们发送了开列的书单和收集的书评,其中有许多书评就是他亲自为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学生而写下的。
  “我为武汉的学生们开列的12本书,其中的第一本,是《创世界的第八天》,讲的是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历史故事,作者是一位美国的科学记者,名叫Judson,他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访问了近100位的科学家,写出了从1940至1960年代分子生物学革命性发展过程中,生物科学家的生动故事。”蒲慕明对本报记者说:“了解科学发现中所经历的过程,对研究人员掌握方法论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科学家要如何做实验、在实验出现问题时要如何寻找办法克服。”
  “‘科学八股文’现在已成为写论文的标准模式,并没有真实反映科研工作的整个过程,需要花很多力气才能找出来龙去脉。”蒲慕明谈及要认真阅读科学家传记的初衷,甚至不无尖锐地说:“一些20世纪初期的科学论文不是这样。作者会诚实地告诉人们,他为什么做这个工作,原先可能希望得到其他结果,但是没有发现他想要的结果,可是在偶然之中得到了现在的发现,整个来龙去脉都讲得一清二楚。但为了简化或者修饰,现在的论文把真实的来龙去脉都修改了。”
  《创世界的第八天》(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是蒲慕明竭力向学生们推荐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他还只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年轻教授,当时他就要求自己所有的学生都仔细读这本书。“想了解重要创新工作的来龙去脉,就要读科学史、科学家传记,要读科学家写的东西。20世纪生物界最重要的就是分子生物学革命,这是怎样发生的?是谁做的?他们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工作?”
  蒲慕明常常说,了解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历史,甚至远比上一门分子生物学课重要,比读100篇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论文重要。在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阅览室里,放了3本蒲慕明从美国带回来的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他希望所有的学生有空都去读读,哪怕每天只读几页也可以,读多少是多少,总会有些许收益。大概是为了本报记者能在书香中潜移默化,更好地写出科学新闻,蒲慕明先生还赠送了记者一本《创世界的第八天》。
  蒲慕明喜欢读,也常常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传记和科学家撰写的通俗文章。早在台湾清华大学读书期间,他就曾在老师李怡严的鼓励下,翻译了G.Gamow的《汤普金梦游记——近代物理探奇》,交由徐氏基金会出版。这本科普读物,一直到30年后还在台湾出版,版权页标明的是“197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学士蒲慕明译,1993年再版”,而且在台湾许多书店的书架上都可以找到。
  蒲慕明坦陈,过去在美国,凡是由他负责指导的研究生刚进到实验室时,若是学生问他需要看一些什么书、如何准备进入科学生涯,他首先不是指导学生看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书籍,而是要他们看一些自然科学史方面的书籍,了解世界自然科学史上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如推荐学生看有关卢瑞亚(S.Luria)的《吃角子老虎与破试管》,以及介绍沃森(J.Watson)的《双螺旋——DNA结构发现者的告白》,介绍克里克(F.Crick)的《狂热的追求》等等有很好看头的科学传记,“在熟读这些科学家传记书籍之后,学生方可了解科学大问题是如何得以解决”。
  蒲慕明认为诺贝尔奖得主Peter Medawar所写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有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开卷有益,所以他在20年前自己动手还翻译了其中一章,交与国内的一家出版社,建议完成翻译后出版,但因种种原因终于搁浅。
  “在我们的阅览室里,还有许多其它不同领域的类似的书,我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抽出间隙的时间离开实验室,暂时抛开手头繁重的实验工作,花点时间到阅览室去读那些书。”
  从某种程度上或也可以说,神经科学研究所这个阅览室的创建历史,就是蒲慕明上任所长之后,将科学方法与思想不断传播、渗透的一个缩影。该阅览室是一个自发组织的系统,主要由其使用者、在学研究生负责维护。在过去的近10年里,许多研究生对阅览室的管理做了很多工作。现在阅览室由学生管理员负责,由学生志愿者值周进行维护。有学生称,该阅览室是“一把通往未来的钥匙”。
  自2000年阅览室建立以来,其中大部分的书籍,都是来自蒲慕明本人的慷慨捐赠。建立属于神经科学研究所自己的阅览室,其深层次的原因,自然也可以追溯到蒲慕明作为一名年轻学子,孜孜追求科学真理的时候。
  “蒲先生认为,读那些由大科学家写成的书籍可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知道如何分辨科学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更加重要的是,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听一场来自大科学家的报告。因此蒲先生向阅览室捐赠了很多由一流科学家写就的书籍,希望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学生能与他一起分享其中的故事。”阅览室的一位学生志愿者这样写到。而神经研究所的管理人员也给予阅览室人力物力的支持,使阅览室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子妍)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 相关新闻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