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剂不是污染源
同时,环保专家们也开始关注“十溴”。2007年2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麦碧娴在北方猛禽体内发现“十溴”;2008年,“十溴”又在圈养的熊猫体内出现;2009年1月,他们又在珠三角的水鸟体内发现了这种物质。尽管欧盟委员会耗时14年对“十溴”的风险评估得出结论是它对人体和环境无害可以继续使用,越来越多的环保人士还是认为“十溴”对环境会造成危害。
最开始,麦碧娴在广州的空气中检测出“十溴”的污染程度较重。她在电话中对记者解释,空气中有“十溴”,是因为它是一种添加型阻燃剂,由于不是化合状态存在,有可能会被释放到空气中。此外,麦碧娴所担心的还有广州的电子垃圾:“这也是造成“十溴”在空气中被检测出的原因。”但据欧盟的风险评估报告显示,环境中的“十溴”最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的。
此后,麦碧娴展开了“十溴”对生物体影响的研究:“以往都认为它的分子大,进入不了生物体内,但现在事实证明可以进入。”在国外的研究实验中还包括对人的血样分析,这些研究证明,在接触“十溴”的工人和普通人体内(不排除是职业性的接触导致)确实可以检测到“十溴”。不过这并不值得担心,麦碧娴表示现在仍不能确定“十溴”对人和动物是否有害。业内人士也指出这些检测出的量微乎其微,并不足以构成危害。
“只是有种说法认为,‘十溴’可能会在生物体内脱溴,生成八溴、九溴等低溴二苯醚。”麦碧娴说。但同时,与“脱溴说”相对抗的是“稳定说”,学过阻燃剂的人大部分都认为,“十溴”结构非常稳定。“原则上不会发生(脱溴),大部分塑料和其它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温度都在二百多度,“十溴”在这种加工环境下都很稳定。”韩颂青说。
这些问题在欧盟的风险评估报告中能找到答案:尽管在自然环境中“十溴”的光降解能够产生低溴二苯醚和一些有害物质,但这一过程的实际意义可能会受限制,因为在自然环境中缺乏批量的“十溴”暴露在光线下。“十溴”也可能会被水生或陆地哺乳动物摄入,但实验室内所做的都需要使用注入载体,因此很难与自然界的状态联系起来。
图:2005年6月20日,北京,“绿色和平”在惠普庆祝进入中国二十周年的活动场地外向首次访问中国的惠普全球新任CEOMark Hurd 尝试送上“礼物”及公开信, 呼吁惠普尽快公开承诺在产品中停止使用有毒物质,希望其在环保领域也能在中国成为有积极影响的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