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涂料与油墨 >> 人物访谈 >> 正文
百年陶氏:韧的战斗 下一个百年以变革开端
2009-8-26 来源:商务周刊
关键词:陶氏化学公司 罗门哈斯 利伟诚 环氧氯丙烷 液态环氧树脂 麦健铭

    2004年,陶氏在上海设立大中华区总部。事实也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对于提振陶氏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2005年,该公司在大中华区共计实现销售收入22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5%,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陶氏全球第三大市场。
    利伟诚一直重视新兴市场,在他的推动下,2005年、2006年陶氏在中国落子如飞,先后新建、收购了多个与石化业务相关的企业,目标就是要完善在华产业链,整体提升其在中国化工品市场的份额。“陶氏的中国战略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麦键铭告诉《商务周刊》,在新的阶段,陶氏开始致力于发展在中国的本地研发创新能力,投资建立创新研发中心,力求利用本土资源和本地人才实现真正的本地化运营。
    2005年8月,陶氏开始投资建设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陶氏中心。“投资该中心的主要目标,是希望中国成为陶氏未来发明创新的诞生地。”麦键铭说,“目前,陶氏正在中国建设全方位的能力。”
    从整体看,陶氏已经为在中国的后一个30年设定了清晰的目标。早在2005年,利伟诚就宣称,到2030年,中国将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陶氏全球的最大市场。

    转型“棋局”里的中国“棋子”

    2003年,利伟诚就任陶氏全球CEO时,公司的全球董事会召开的地点就放在了中国。
    “我就是希望我们董事会成员能够到中国看看,走访上海、北京、西安等几个中国的大城市。这里的市场增长十分迅速,注定会成为我们新的利润增长点。”利伟诚当时解释到。
    对利伟诚来说,中国市场的意义远不止市场增长这么简单。上任伊始,对全球化工市场有着深刻理解的利伟诚就开始了陶氏的战略大转型,他清楚意识到,远在东方的高速增长的中国,除了可以为陶氏提供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外,还可以在其转型战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过去10多年,包括陶氏在内的全球几大化工巨头都面临基础化学品业务利润下滑的趋势。利伟诚执掌陶氏后,加快了在能源与原材料成本相对低廉的新兴市场建立合资企业或者转移基础化学品业务的步伐,以保证优质资源更多投向功能化学品业务和应用市场。2004年,陶氏就宣布,如果中国经济环境理想,将准备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陶氏很快就履行了诺言,2006年,陶氏宣布对大中华区追加4亿美元投资,用于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其中包括在张家港生产基地建设新工厂,以及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世界规模的甘油制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树脂工厂。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首页 上页 ...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