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王佛松:为梦想奋斗的化学家
王佛松:为梦想奋斗的化学家
2008-4-28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王佛松 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 研究员 院士

桑榆晚景乐无穷
  “一个人发展、发达、成名、成家有很多因素,最主要的,我认为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时代,是机遇。我能在合成橡胶研究工作中做出一点贡献,主要是国家的需要,应化所的条件,再加上又是我的本行。时代造就了我。”他感谢国家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也感谢一起参与科研工作的同事们,“靠大家做的工作,又找到好的方向,这才能够做点东西出来。”1988年王佛松离开长春应化所到北京,一直到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管全院的人才工作。他在工作中深深感到“文革”造成的中科院人才断层,许多学科和研究方向上的带头人存在突出的老龄化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王佛松和人事、计划、财务、基建等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良策。其后不久,他和中科院人事局的同志提出“百人计划”的建议,得到中科院党组的同意。自1994年实施以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成为今天培养优秀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的重要举措。如今,“百人计划”的入选者,大部分成为实施创新工程的践行者和领头人,其中第一批入选者,有的已成为科技部和中科院的领导。
  多难的人生造就了王佛松,早熟的心灵使他很小的时候就多愁善感,对人情世事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几年前,科学时报组织活动,请院士们题写自己的座右铭,王佛松写的是“文章千古在,仕途一时荣”。其实这句话不是王佛松的原创,因为正好契合他的心境和追求,他就“拿”来为己所用了。如今王佛松对名利看得较淡,他看重的是真正为人民留下物质、精神财富的事功,那些推动历史进步的人哪怕在生前并不为人所知,但却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06年,王佛松因应邀参加母校兴宁一中的百年庆典回到故乡,家族中的一位侄辈,向他念起他小学时期写在家中墙上的打油诗“人生在世几何时,何必全心为己呢?青春一过老年至,一至老年又何如?”王佛松幼时的心灵中,对人生仿佛如历经沧桑的老者一般,看透了世事纷扰和名利纷争。
  退出领导岗位后的王佛松,虽然放下了繁重的科研、行政工作,但仍然忙着为产业部门提供咨询,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社会活动及帮助带研究生。刚从深圳回来的他,稍事休整又要回老家参加客家人的“客属大会”。闲暇时,王佛松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籍,书架上摆放着不少大部头的史学著作。还有早年打下基础的书法,现在他也可以多花些时间在这上面了。王佛松那次为科学时报题写的座右铭,王选同志说他的夫人看了赞不绝口。扬州大学校门口石头上的“奋进”二字,就是校方请他题写的。
  “奋进”,不正浓缩了他为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科研发奋、进取的人生历程吗?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chen)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末页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