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永生之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
永生之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
2007-9-25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关键词:蒋士成 仪征化纤
  两人口头上的这个君子协定,没想到在过了7年后真的兑现了。1992年的4月,任传俊打电话给他:“听说你孩子上清华了,祝贺你啊!”不过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能不能过来,再支援我一把?”
  此时,仪征化纤三期重点工程正在启动,急需技术力量的总牵头人。很快,纺织部给他发了调令,全部手续一路开绿灯。这样,他第二次来到了仪征。与前次不同的是,他把家也搬来了。夫人陈雅和他一道别离了北京的都市生活,和他一起踏上了仪征之路。
  仪征,这个距离扬州还有33公里的小县城,无论从生活环境还是消费水平,与首都北京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第一次来仪征,是携着创业激情而来,那么第二次选择仪征,是为一种情结牵动。因为这种情结,他和仪征化纤再也没有分开过。直到现在,夫妇俩仍居住在职工生活区,平静地过着他们的晚年生活。
 
  三
 
  蒋老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儒雅的气度。在他娓娓道来中,还能慢慢体会到儒雅之中怀抱着凛然的定气。这样的定气是经历风雨后磨砺出来的光泽。“文革”时,他在吉林化工部第九设计院时,曾被定为“反动技术权威”遭到批斗。后来,被下放到“干校”接受改造。原来习惯拿着丁字尺在图板上绘图的手,学会了搓稻草,稻草搓得粗粗的,往腰上一系,朝板车里堆上三四米高的草垛,驾着牛车便上路。在“干校”,每个人要轮流早上4点钟起床,给大伙做半个月的饭。逢到蒋老烧出的饭总是特别香,锅巴又薄又脆,因为“手艺”好,蒋老经不起大伙要求,比别人总要多干一个月。和蒋老一起在“干校”劳动改造的同伴们不会想到,这个和他们一起赶过牛车,一起早起烧锅巴饭的人,他骨子里的品性一直在发生着作用,十多年后,他成为中国聚酯工业国产化的先行者,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聚酯和化纤工业发展起到了极大推进作用,为繁荣民族纺织工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聚酯一直是我国化纤工业发展的重点,早在1998年,中国聚酯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与迅猛发展速度不相称的是,直到2000年前,中国聚酯还在从国外成套引进技术和装备,动辄花费巨额外汇。据统计,全国共引进了将近一百条生产线,可以说,凡是世界上聚酯化纤有名和顶级的国外公司的技术和设备,在我国都能找到,中国成了“洋设备”的博览会。
  这是令人甚忧的局面。蒋老焦虑的心情日不堪受:引进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在于创新,不能老搬人家的东西,总要走自己的路啊。一个设想在他心底不时升腾变得越来越强烈:拿聚酯八单元进行30%国产化增容改造,向国外垄断技术挑战。
  可是这样的挑战,不是随便说说的,涉及工艺、装备等一系列环节。要知道引进技术和装备对企业来说,是件省心的事,花的是国家的钱,既不用承担责任,又能出国到外面去转转。要国产化创新,谁敢来承担这个风险,谁愿意来挑这个头?就算你有胆识有魄力,拍板来承担这个责任,可是万一不成功呢?这可不是在研究所拿着瓶罐摇摇,在设计院拿着图纸画画就行了。
  创新的征途充满了风险,压力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支持和反对各成一派,争执不已。那时稳定生产是压倒一切的事,装置经过先前10%的增容改造,内涵挖潜效益显著。要是再做30%增容,按原来的反应器肯定不行,那就要改流程,所有的工艺、设备、设计都要全部新做,这么大的工程,要靠自己来干。
  蒋老很清楚,万一改不成,不仅现有装置不能生产了,将来也很难退回去。全厂上下的目光都在看着蒋老。在一次讨论增容改造会上,有人问蒋老:“这一改,到底有多大的把握?”
  “至少有九成的把握,我不能说百分之百,但肯定可以改成。” 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用科学的态度去做,他坚信能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蒋老最后说:“风险我来担。”
  就这样,在仪征化纤领导班子和纺织工业部的支持下,1992年仪征化纤举起了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大旗。项目列入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在这场大攻关的现场,蒋老像“挥戈战旗红”的将帅,建立了一支了不起的团队。负责设计的纺织工业部设计院,负责科研的华东理工大学,负责设备制造的南化公司机械厂,在蒋老的组织下,和仪征化纤一同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来自院校的研究人员、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跨企业、跨部门、跨领域,走到了一起,他们像跋涉在崎岖山道,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自己要走的路。
  这是一场和国外垄断技术较量、没有退路的战役。每走一步都慎之又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件都不能稍有闪失。太多的未知因素暗含了道道风险,探索的领域就像驶进奇瑰浩渺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惊涛拍岸。大量的基础研究,大量的数据模拟,大量的仿真试验,一切都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从科学理论到生产实践,从工艺、制造到建设,出现不同的数字、不同的方案,不同的选择,有分歧,有争论,有交锋……蒋老在这时就像一个掌舵人,以他出众的学识水平,民主、协作、求实的风范,深思熟虑把握住了前进的航向。他也像个细致的“管家”,从大到拿总定夺,小到材料怎么选,封头怎么做,焊接怎么焊,都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
  多少个夜不能寐的日子,整整三年多,当曙光初现渐露峥嵘时,国外厂商给仪征化纤发来了一份措词严厉的传真,宣称仪征化纤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他们要申诉打官司。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