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分子的世界遨游——记颜德岳院士
2006-02-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40岁重新投入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颜德岳还是个20几岁的青年,他在吉林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院士进行学习。
70年代初,颜德岳一家身处川南“大三线”,他供职于上海化工学院四川分院。当时单位到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科研工作近于停滞,国内的学术刊物也差不多都停刊了。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仍然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并寄送到有关单位。不久,北京科技情报研究所来信,建议将该文在《科技消息》上发表,颜德岳非常高兴。然而不久,该研究所又来信说,“鉴于批邓运动正在展开,论文已不宜发表,但可刊登一则简讯”。没想到,简讯发表后,却给颜德岳惹出了很大的麻烦,他被严肃地批评了,随之专业被荒废了多年。在那些不能做学问、不能搞科研的年月里,颜德岳情绪低落,肝脏也患上了纤维化的疾病,直到现在仍未治愈,成了他的老病根。
1980年,颜教授一家回到了上海,他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在同济大学,他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科研、教学中去。那时他家住在同济新村,白天,颜教授和研究生一起做实验,晚上他就在家里挑灯夜战钻理论。他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夜,往往是早起的行人经过他的窗前,他才躺到床上休息一会。夏天蚊子肆虐,他也顾不上拍,一个通宵下来,身上满是蚊子叮咬的红点。
1984年,颜教授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要从事高分子理论研究工作。由于聚合反应的复杂性,很多聚合反应体系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都极难求解。前人只对少部分的活性聚合体系作了非稳态动力学分析,还有更多复杂的活性聚合体系和非活性聚合体系,其产物的多分散性和化学结构参数过去在理论上都未得到很好的求解。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基元反应对聚合物的影响,采用线性微分算子法等多种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聚合反应的非稳态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从反应机理和反应条件计算聚合物分子参数的方法。有专家评价说,“他在分子自组装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得益于他在超支化聚合物分子设计和合成研究中所做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善,颜教授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实验研究上。颜教授年近七旬,却依然和年轻人一样地工作,几乎天天泡实验室,一泡就是一整天。他的实验室在闵行校区,家在市区,每天需要花近两个小时在路上,但差不多他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又常常干到深夜。学生们说,“颜老师,您这么大年纪还和我们一起干到这么晚,太辛苦了!”颜教授却乐呵呵地说,“能和你们同享工作的乐趣,切磋科学难题,我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川南留下的老毛病一直困扰着他。近两年来,像过去那样起早贪黑颜教授已经力不从心了,但他仍不断地追踪本学科的国际研究动态,考虑研究方案,和学生讨论科研问题,为学生修改论文等,尽着一个科研、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据不完全统计,颜教授已在高分子科学的许多著名刊物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他在《科学》等影响因子高于6的刊物发表了5篇论文,还有一篇已经被接受。除了早年发表在国内刊物的约40篇论文外,他的其余26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他引817次(含国外出版的教科书、手册、大全他引24次)。他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基础研究类)一等奖(1998),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999),以及作为共同得奖人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9)。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颜教授常年孜孜不倦的科研探索和学术积累分不开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相关新闻
- 华东理工田禾院士、贺晓鹏副研究员与上海交大颜德岳院士、麦亦勇特别研究员合作在精准合成与诊疗领域取得最新成果 2018-03-05
- 上海交大颜德岳院士做客生态环境材料论坛系列学术报告 2014-12-29
- 颜德岳院士到橡塑材料重点实验室作学术报告 2014-10-17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团队、港中深附属第二医院王绍娟院长团队 Nat. Commun.:酶促催化精准调控分子聚集 2024-11-22
-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 Adv. Mater.:在蓝相液晶3D双手性图案的时空可编程打印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4-11-21
- 四川大学王琪院士团队李怡俊/华西口腔医院王剑 Adv. Sci.:基于机器学习辅助诊断的口腔正畸隐形矫治器 2024-11-21
- 北大黄泽寰课题组招聘博士后/科研助理 - 超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