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海岩:如何培育优秀博士生
2010-05-25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博士生 培育
 
勇于创新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最高培养层次的博士,其学术标准应该与国际标准接轨。比如,我们培养的博士,应该能成为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师、研究人员;我们培养的优秀博士,应该取得国际同行公认的学术成果,成为某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要培养出能与国际学术标准接轨的博士,导师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敢于为博士生选择或确定有难度、能创新的课题,让他们在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进行开拓和创新。
 
然而,创新是具有高风险的学术活动。要使博士生在给定的修学年限内取得创新性成果,导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学术洞察力和学术判断力,在对博士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好研究领域和切入点;导师还应和博士生相互激励,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包括及时对主攻研究方向进行必要的调整。
 
王立峰博士学位论文的精华之一,是他对碳纳米管中波传播的频散现象分析。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他采用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研究碳纳米管的屈曲、碰撞等问题,理论结果均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值结果相符。同期他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适用于碳纳米管的力学行为分析。然而,当他采用经典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研究碳纳米管中纵波传播时,随着频率升高,理论结果总是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数值结果有显著差异。那段时间,我偶尔听到一个涉及非局部弹性理论的学术报告。这让我想起20年前自己阅读理性力学著作时建立的非局部场论概念。我认为,采用非局部弹性模型来描述碳纳米管有可能获得合理结果,便建议他改变研究切入点和力学工具,关注非局部弹性力学模型问题。后来,他基于非局部弹性梁模型成功预测了弯曲波频散,所撰写的论文发表在著名的Physical Review B上,短短3年中被美国两院院士Belytschko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Mai教授、美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席Gibson教授等国际著名学者引用50余次,作为“特别重要”的研究举例,被列举为采用非局部弹性理论揭示纳尺度微结构效应的第一篇文献。因此,他的学位论文在评审中获得高分,顺利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严谨治学
 
近年来,随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加大,不少导师麾下的博士生达到了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尽管不少导师加大精力投入,但客观上对每位博士生指导的时间不如过去充分。有些导师主要依靠博士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程研究项目,疏于对博士生进行学术指导。个别导师缺乏对博士学位基本水准的理解,对博士生指导不力。至于对博士生教育管理不严,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已屡屡见报。
 
我认为,导师应该从博士生入学面试、制定培养计划、确定研究领域和论文选题,直到最终批准博士学位论文提交答辩等环节上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在确保培养质量方面,我认为有三个环节很重要。第一是入学前相互了解,力求选优,宁缺毋滥。通常,我要求报考者陈述为何攻读博士、为何选择我作为导师,并向对方介绍我对攻读博士的要求,劝退对学术研究不执著者。自1994年接受第一名博士生迄今,15年来我培养了20名博士生,相对来说数量不多。第二是从入学起,使博士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博士生才能对照目标找出差距,形成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于优秀博士生,则为他们制定更高标准的培养目标。比如,有的博士生入学时综合素质很好,主动提出要把争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为标杆,我就为他们选择可望取得重要突破的领域,并给予重点指导。第三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培育博士生的良好学术习惯。近10年来,我以学校行政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但仍对博士生培养过程给予全面监控,特别对课题选择、研究方案、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重要环节把好关,逐句逐字地批改博士生撰写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