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NCSU尹杰、UVA董海波团队 Sci. Adv.:快速且灵活 – 可穿越障碍的机器鱼
2024-12-08  来源:高分子科技

  魔鬼鱼利用翼状胸鳍进行独特的振荡游泳,为设计潜在的快速、高效且机动性强的软体游泳机器人提供了宝贵的灵感。然而,至今这种能力尚未在软体游泳器中完全实现。在一个单一的软体游泳器中同时具备高速、高效率和高机动性,同时保持简单的驱动和控制,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近日,北卡州立大学(NCSU)尹杰教授团队联合弗吉尼亚大学(UVA)董海波教授、Daniel Quinn教授团队,巧妙利用单稳态结构设计了一款利用自发快速弹跳实现快速且灵活游动的仿魔鬼鱼的机器鱼,创造了目前为止最快的游动速度(6.8身长每秒,相当于156.4 mm/s),同时具备高机动性,可实现贴近水面和水下游动。





  该工作以”Spontaneous snapping-induced jet flows for fast, maneuverable surface and underwater soft flapping swimmer”为题近日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并且文章同时被Science杂志和Science Advances首页亮点报道。团队博士生清海涛领衔第一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博士生郭佳诚(UVA),朱远航博士(UVA,现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赤银鼎博士(NCSU),洪尧烨博士(NCSU),董海波教授和Daniel Quinn教授,论文唯一通讯作者为尹杰教授。


  研究人员最初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同时具备高速、高能效和高机动性的软体水下机器人。正如常见的研究路径,他们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尽管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以旗鱼或其他以速度闻名的鱼类为模型,但研究人员却被魔鬼鱼及其独特的“翼状胸鳍”深深吸引。这款软体机器鱼拥有与魔鬼鱼类似形状的鳍,鳍的材料在展开时保持稳定。鳍连接在一个柔性的硅胶主体上,主体内含一个可充气的腔体。通过向腔体充气,可以迫使鳍向下弯曲——类似于魔鬼鱼拍动鳍的下拍动作。当腔体中的空气排出时,鳍会由于内在弹性恢复力的驱使,自发地快速回弹到初始位置,不需要额外的能量输入(图1)。相比于团队之前研发的双稳态蝶泳软体机器人,这款机器鱼不仅简化了驱动过程,而且节省输入能量的同时实现了比之前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机动性。同时,该机器鱼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表现得到了几位审稿人的一致好评。图1E展示了通过简单调节单输入驱动频率 f实现单稳态软体游泳机器人在非结构化水下环境(如简单的垂直障碍物通道)中的导航能力。障碍通道由两个上部和一个下部平板障碍物组成。降低驱动频率 f使机器人下潜,而增加 f 则使其以可调攻角上升,表现出“W”形游泳轨迹,从而成功通过障碍物通道。


仿魔鬼鱼的机器鱼的设计


  研究魔鬼鱼的流体动力学对控制软体机器人的垂直运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者观察了魔鬼鱼的游泳动作,并模仿了这种行为来控制机器人是向水面游动、下潜还是保持在水柱中的固定位置。当魔鬼鱼游泳时,它们会产生两个水流喷射,从而推动自己前进。魔鬼鱼通过改变游泳动作来调整自己的轨迹。研究者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来控制这款游泳机器人的垂直运动。目前,研究者还在研究能够实现对机器人横向运动精确控制的技术。具体而言,模拟和实验表明(图2),机器人产生的向下喷射比向上喷射更强。如果机器鱼快速拍动鳍,它会上升。但如果我们降低驱动频率,机器人在鳍的拍动间隔中会略微下沉,这使它能够下潜或保持在同一深度游泳。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研究者用压缩空气为这款机器鱼提供动力。因为当机器鱼的鳍处于静止状态时,气腔是空的,从而降低了机器鱼的浮力。而当机器鱼以较慢的频率拍动鳍时,鳍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更多。换句话说,机器鱼的拍动频率越高,气腔充满的时间越长,从而使浮力增大。


关于机器鱼的流体分析


具有高碰撞恢复力的简单水下垂直障碍巡航


  具备多模式的水面和水下游泳能力,并能在不同深度进行游动,这款软体游泳机器鱼通过简单调节单输入驱动频率,能够在更加复杂且非结构化的水下环境中穿越障碍,实现潜在的高效巡航。图3显示通过调节驱动频率,软体游泳机器鱼在由顶部两个泡沫板(作为上方障碍物)和底部一个金属板(作为下方障碍物)组成的水下障碍中的巡航表现,包括无碰撞 (i) 和发生碰撞 (ii) 的情况。虚线表示其游泳轨迹。在 (ii) 和 (iii) 中,软体游泳机器人在下潜和上升过程中分别与上方和下方障碍物发生碰撞。3B显示了在其导航过程 [(A), i] 中,对应的攻角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软体游泳机器鱼的上升和下降机动通过平衡三个垂直力来实现:重力、浮力和升力。机动过程中重力保持不变。当气动腔充气导致翼片翻转时,浮力增加。在翻转运动过程中,升力也会增加,因为向下偏转的翻转喷射比向上偏转的回弹喷射更强。这种喷射强度的差异可能导致正的频率相关升力。因此,通过调节驱动频率可以实现受控的垂直机动。


  展望未来,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流线型运动的游泳机器鱼在实际场景中进行长期的深海探索、海洋水下监测,甚至监测水质变化,发现污染和环境变化的迹象。研究人员还指出,这种设计并不限于海洋。类似的拍翼方法也可能应用于陆地和空中运行的机器人。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q4222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