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局部发泡技术是一种在聚合物基体特定区域形成局部多孔结构的加工方法,可在同一聚合物基体内实现多孔与无孔结构的共存。由于发泡前后聚合物的热、机械和光学性能均发生显著改变,因此基于局部发泡的聚合物多孔/无孔复合结构有望实现新型智能材料、超材料和生物支架材料的研制,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
激光加工非常有望实现聚合物的高精度局部发泡。目前,已开发的激光局部发泡技术主要依赖于高强度激光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其在激光作用区域诱导聚合物分子发生多光子吸收而电离,在聚合物表面形成等离子体蒸汽和局部沸腾区域,等离子体蒸汽进入沸腾区域后快速冷却,从而形成多孔结构。然而,由于发泡过程较为激烈,且多光子吸收会诱发高分子链的裂解与碳化,使高分子链断裂为小分子,导致聚合物整体的机械强度大幅降低。因此,开发一种过程温和,且能有效抑制高分子链裂解与碳化的聚合物局部发泡技术,对聚合物复合结构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期的研究中,华南理工大学雷劲骋副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基于超快激光光热转换的新型聚合物局部温和发泡策略,通过增强超快激光的光热转换效率,利用低强度超快激光实现聚乳酸(PLA)的微尺度温和发泡,在发泡过程中有效抑制PLA的裂解与碳化,并实现PLA多孔/无孔微复合结构的研制。研究人员首先在PLA基材中引入多层石墨烯(Gr)和偶氮二甲酰胺(AC),分别作为光热转换剂和发泡剂(图1a),并通过溶剂蒸发和热压成型工艺,制备出平整致密的PLA/Gr/AC复合薄膜。然后,利用低强度的超快激光直接作用于复合薄膜,在激光作用区域实现PLA/Gr/AC薄膜的局部泡沫化。最后,根据应用需求设计激光扫描路径,通过激光直写实现图案化多孔结构区域。超快激光诱导的温和局部发泡过程包括四个典型阶段:光热转换、热扩散、熔化发泡和凝固(图1b)。与纯PLA基材相比,PLA/Gr/AC复合材料的红外光吸收率和导热率均显著提高(图1d,e),可在超短脉冲内大幅增强激光与聚合物基体相互作用时的光热转换效率,实现利用超快激光诱导材料产生热效应。同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可知,发泡剂AC的分解完成温度比PLA的开始分解温度低,证明发泡过程可在PLA分解前充分进行,可实现无裂解无碳化的温和发泡过程,其温和发泡温度窗口为237.7-381.6°C(图1f-h)。
图1. PLA/Gr/AC局部温和发泡策略示意图及其温和发泡性能表征。
图2.超快激光发泡PLA/Gr/A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图像。
为证明超快激光诱导的发泡过程为温和过程,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发泡前后PLA/Gr/AC基体中PLA高分子链的元素组成并进行对比(图3a)。结果发现,在发泡过程中,PLA高分子链主要发生了氧化反应,而非碳化反应。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XPS对C(1s)峰进行了分析。如图3a-e所示,发泡后C-O和O=C-O基团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在发泡过程中PLA链上官能团间的氧化反应占据主导,而C-C/C-H基团的相对含量减少,表明PLA链的裂解与碳化受到了有效抑制,因为这些过程都会形成新的C-C/C-H键。
图3. 超快激光发泡区域的材料成分表征。
图4. 超快激光诱导PLA/Gr/AC局部温和发泡在聚合物微打标/表面纹理化处理、聚合物延展性调控和材料形状记忆编程方面的应用。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410304
- 中国科大沈佐君教授、吴东教授课题组 ACS AMI:超快激光诱导的仿生水凝胶多孔门控系统用于药物缓释 2022-08-30
- 华中大熊伟教授团队 Science Advances:超快激光3D打印多维纳米褶皱结构体 2022-08-16
- 宁波材料所汪龙/川大杨伟 Macromolecules:具有可控泡孔尺寸的超韧聚乳酸共混物泡沫 2024-11-12
- 南开大学史伟超课题组 Macromolecules:揭示手性调控聚乳酸的液-液相分离和结晶的热力学机制 2024-09-18
- 福建物构所王剑磊、吴立新团队 IJBM:利用原位发泡3D打印技术将微孔聚乳酸/甲壳素纳米晶复合支架用于骨组织工程 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