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的超分子组装为各类杂化材料的设计和创新性制备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具有优化性能和结合功能的纳米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超分子的方法对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构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杨英威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柱芳烃大环超分子配位微球(macrocycle-strutted coordination microparticles, 简称MSCM)。该微球材料能够表现出独特的荧光自监测光敏化作用和优异的底物选择光催化能力。利用一种双吡啶基团封端的荧光配体以及一类柱[5]芳烃四羧酸化合物,通过与Zn(II)配位形成刚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所得到的超分子杂化材料呈现出规整的微米级球形形态。MSCM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具有宽的光吸收带,在可见光激发下能够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发射,其光物理特性保证了材料可以通过在白光辐射下进行光敏化,从而有效地产生多种活性氧(ROS)。此外,MSCM的荧光可以随着光活化过程中产生ROS而发生相应的荧光强度响应,展现出独特的原位荧光监测ROS特性。三种不同分子大小和电性的有机小分子(四环素、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被用作模型底物,以探索MSCM的光催化能力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MSCM对每个底物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模式,并且这一结果揭示了底物选择性对催化效果的显著影响,从而可认定底物与材料之间的亲和力在MSCM的催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超分子配位微球材料的构筑通过使用柱芳烃作为大环支柱和“口袋”,为用于催化的超分子杂化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也丰富了超分子杂化体系的功能范围。该工作以“Macrocycle-Strutted Coordination Microparticles for Fluorescence-Monitored Photosensitization and Substrate-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DOI: 10.1021/acs.nanolett.3c00034)。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在读博士生娄馨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3c00034
- 吉大杨英威教授、王林教授《Nano Lett.》:新型柱芳烃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助力精准清除牙周致病菌 →放大光动力治疗效果 2024-10-21
- 长春工大李慧/王哲教授、吉大杨英威教授 ACS Mater. Lett.:柱芳烃交联策略提升聚芳醚酮砜膜的质子电导率 2024-10-05
- 杭师大李世军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基于柱芳烃[2]轮烷的超分子聚合物网络 2024-08-20
- 二十余载深耕|北京大学范星河教授编著新书《聚合物链超分子组装与功能化: 甲壳型液晶聚合物》出版 2025-01-14
- 同济大学刘国锋、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院士 Nat. Commun.:超分子组装体的动态手性反转 2024-11-14
- 陕科大王学川、刘新华、岳欧阳等 Nano Today:基于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形状适应水下粘合材料 2024-04-24
-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Matter:基于柱芳烃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 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