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损伤后大脑和周围器官之间的神经连接中断,导致损伤节段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SCI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尽管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恢复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SCI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目前,具有特定物理和生物功能的神经支架被广泛开发,在植入后支架能够为受损脊髓组织提供力学支撑,引导神经细胞生长,改善损伤处微环境,并促进SCI的修复。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组织工程支架应仿生天然脊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并针对SCI的病理生理特征对细胞和生物材料的沉积进行精确调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传统组织工程方法难以模拟脊髓组织生理结构,从而限制了治疗效果。
该工作以“3D bioprinted conductive spinal cord biomimetic scaffolds for promoting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repairing of spinal cord injury”为题发表在《Chemci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后杲辰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智军研究员和黄洁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XDA1602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1367)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8788
作者简介:
张智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生物材料与干细胞再生医学、干细胞纳米示踪技术以及纳米载药系统与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的构建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以及《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引用9000余次;获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10项。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以及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科研课题。
黄洁,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研究员,纳米生物医学部副主任。近年来主要从事各种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干细胞示踪及肿瘤成像方面的应用;新型高分子水凝胶的研制及其在干细胞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Smal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课题组主页:http://biomed.sinano.ac.cn/ketizu/index.php?id=32
- 华科大罗志强教授团队 Adv. Mater.: 电容耦合响应水凝胶提供无线化电刺激促进脊髓损伤组织再生 2024-01-14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戴建武/赵燕南 ACS Nano:仿生脊髓纤维引导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再髓鞘化 2023-12-15
- 吉大林权教授、吉大第二医院杨小玉教授《Mater. Today》:仿生3D软支架结合电刺激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引导脊髓损伤修复 2023-12-02
-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智军研究员团队《Mater. Sci. Eng. C》:生物3D打印导电水凝胶支架调控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 2022-01-13
- 信号分子梯度的有序支架-诱导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进行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新思路 2016-11-23
- 浙工大郑司雨/杨晋涛 Mater. Horiz.:基于原位生长枝晶策略制备坚韧的导电水凝胶 2025-01-30
- 宁波材料所王荣/上海大学尹静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毅 Adv. Mater.:植酸诱导模量梯度离子导电水凝胶压力传感器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