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课题组《Adv. Mater.》:在微观4D打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1-04-25  来源:高分子科技

  毛细力诱导自组装技术可以规模化地制备可控微结构(Controlled Microstructural Architectures,CMA),因此在润湿、黏附、力学、光学、电学,生物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高长径比结构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可逆的变形,因此其自组装一直都是单方向的,从而限制了其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近几年来,微观3D打印技术,特别是基于双光子聚合的3D光刻技术发展迅速,使得制备刺激相应的3D微结构(4D打印微结构)成为可能。


  近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顾忠泽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毛细力诱导自组装方法(Capillary‐Force‐Driven Self‐Assembly of 4D‐Printed Microstructures)。该方法用4D打印的微结构取代传统的高长径比结构,实现了双向(传统自组装和4D自组装)且可逆的自组装。


  在该方法中,通过控制双光子扫描路径之间的距离(图1a),可以实现光刻胶微结构内部交联度的非对称分布。非对称的交联度使得打印的结构能够在竖直(乙酸乙酯中)和弯曲(正戊烷或者异丙醇中)状态间多次快速切换。这些弯曲结构具有传统的3D打印方法难以实现的可控厚度、曲率和光滑的表面。当不同的液体挥发时, 4D打印微结构能够展现三种不同的状态:I)形成中心靠拢的传统簇状结构 (例如图b);II)保持弯曲结构(例如图c);III)向弯曲方向组装(4D 自组装) (例如图d)。与常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依赖于结构间距离,且制备的多种自组装图案的产率都可达到100%(图2)。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三种可逆的状态,可以开发多种具有前景的应用,例如可逆润湿控制(图3),微观机器人的动态驱动,微观折纸和封装(图4)。


图1 a) 微观4D打印同时实现传统自组装和4D自组装。b–d) 基于4D打印微结构制备的闭合、半开、全开的蝴蝶翅膀模型。标尺:20 μm。


图2 不同的4D自组装图案。标尺:20 μm。


图3 基于4D打印微结构自组装的可逆润湿控制。标尺:50 μm(大图), 10 μm(小图)。


图4 基于4D打印微结构自组装的微观折纸和封装。标尺:50 μm(大图), 10 μm(小图)。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刘小将(目前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周琨教授组博后),通讯作者为顾忠泽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仪器专项、国自然重点项目等支持。顾忠泽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人体器官芯片、生物医学大数据、光子晶体、仿生可控微结构等领域的研究,前期在微观3D打印方面有着比较好的研究积累(Adv. Mater. 2018. 30, 1800103; Nat. Commun. 2020, 11, 5732; Adv. Sci. 2020, 2, 202000878; Adv. Funct. Mater. 2019, 30, 1901760; Small 2019. 15, 1902360)。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0332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