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纳米药物作为肿瘤递送的重要方式备受关注,但其疗效仍不足应用于临床。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球形纳米药物便于穿透肿瘤和快速分布,滞留性却不佳,而高横纵比的纳米纤维有着良好的肿瘤滞留和细胞摄取效果,但往往难以穿透到肿瘤深部。因此,可形状转化的纳米药物正成为改善癌症治疗的一个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近期,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课题组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分别利用酶响应和光响应两种策略设计了一系列由球形变纤维的智能形状可转化纳米递药系统。(Adv. Funct. Mater. 2021, 1, 2007149; Adv. Funct. Mater. 2019, 29, 23; J. Control. Release 2020, 321, 589; Acta Pharm. Sin. B 2020, 10, 2348.) 最近,高会乐教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相关综述性文章。
该综述从循环、分布、瘤内穿透、细胞摄取、胞内递送等方面阐述了不同形状之间性质的差异,又根据响应刺激的不同,分别从内源性刺激(酶、pH、GSH)和外源性刺激(光、温度、活性氧)将现有形状转化纳米策略进行总结。受到刺激后的纳米粒,发生智能性的形状改变,从而增加肿瘤部位的摄取与滞留,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综述的最后还对目前形状转化纳米递药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潜在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思路。
图1 形状转化纳米粒用于抗肿瘤药物递送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DOI: 10.1002/adfm.202009765,IF=16.836)。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的资助。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19级硕士生贾文锋和王宇珊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是高会乐教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009765
- 东华大学沈明武研究员/史向阳教授团队:铜掺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共递送蛋白/药物调控肿瘤双重代谢实现级联的化学动力学/免疫治疗 2025-02-08
- 上科大郑宜君教授课题组 Nat. Commun.: 构建具有可见光响应的时空动态粘弹性水凝胶用于探究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 2025-02-07
- 澳门大学王瑞兵团队 JACS: 乏氧诱导的超分子自由基实现胞内聚合介导的肿瘤精准治疗 2025-01-15
- 四川大学杨佼佼/熊燕/李继遥 Acta Biomater.: 用于减轻化脓性关节炎影像学和病理学损伤的原位双靶向药物递送系统 2025-02-15
- 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团队 Nano Today:基于含磷树状大分子的药物递送系统协同增强自噬、抗炎和抗氧化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2025-02-11
- 浙江大学王立教授/俞豪杰教授团队 Mater. Horiz.:用于磁共振成像的氮氧自由基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202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