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鼓楼医院赵远锦教授和复旦大学商珞然教授团队合作AM:在仿生肾脏芯片方面取得最新进展
2020-11-17 来源:高分子科技
日前,南京大学鼓楼医院赵远锦教授和复旦大学商珞然教授团队在仿生肾脏芯片方面取得最新进展。团队成员受到肾脏自体清除各类大小生物分子功能的启发,开发了一种搭载多重分子印迹反蛋白石结构微球的鱼骨状微流控仿生肾脏芯片,并将其用于血液中过量生物分子的高效特异性清除。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血液净化是目前临床上有效清除血液中过量代谢分子,帮助肾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然而现有的血液净化技术常常依赖于大型机器,同时难以克服非特异性吸附量大的缺点,容易给患者带来酸碱失衡、电解质失衡等风险。
赵远锦教授团队受到肾脏自体清除各类大小生物分子功能的启发,制备了具有多重分子印迹的反蛋白石结构微球,再结合鱼骨微流控流道,构建了用于高效特异性清除血液中目标生物分子的仿生肾脏芯片。反蛋白石结构自身的周期性大孔洞与分子印迹形成的空穴构成多级孔洞结构,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高效特异性吸附,同时微球自身的特征结构色变化也可以作为吸附进程检测的特征指标。将多重分子印迹的反蛋白石结构微球集成到鱼骨微流控芯片中,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芯片整体用于血液分子清除的效率。该仿生肾脏芯片兼具高效的吸附能力与实时检测能力,再结合可重复使用性、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在临床血液净化和构建人工肾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应用潜力。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5394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苏州大学张伟教授团队 Small:分子印迹策略实现圆偏振发光增强的可循环聚合物手性薄膜 2024-11-21
- 南京大学张晔课题组 AFM:高选择性的植入式纤维传感器用于监测血液高香草酸 2024-03-03
- 加州理工学院高伟课题组 Adv. Mater.:QuantumDock自动化计算框架指导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可穿戴生物传感器构筑 2023-05-13
- 大连理工大学蹇锡高院士团队 AFM:穿山甲鳞片结构启发的高强度可修复超分子水性聚合物网络 2025-04-04
- 南京林业大学罗艳龙 AFM:受蜻蜓翅膀启发的网状分级结构实现超分子弹性体的强韧化 2025-04-04
- 澳门大学周冰朴团队 Adv. Mater. : 基于仿生磁化微脊结构的“粘-滑”过程重构 2025-03-21
- 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 Adv. Mater.:具有外部诱导内部微尺度流动的仿生液体囊袋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