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科学基金杂志
作者:高阵雨 陈钟 王长锐 刘益宏
在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中,到高等院校工作的人数远多于到科研机构工作的人数。
杰青基金设立于1994年,是经时任总理李鹏同志批准设立、用于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专项基金。
该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该项目要求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资助期限5年,每年固定资助200项。
评审中重点考察申请人已取得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同时也考察拟开展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构思和研究内容。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资助3995项,费用总计76.5亿元(2015年以后为直接费用)。
其中,2018年资助199项,直接费用68285万元,资助强度350万元/项(数学和管理245万元/项)。
杰青基金实施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资助成绩,一是遴选并培育了一批领军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二是推动学科繁荣发展,促进我国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三是获资助者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推动我国科技资助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有效解决了国家战略发展和现实需求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据统计,2000年以后当选的60岁以下中科院院士中,获该项目资助者占到68.9%;在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成果中,由获该项目资助者主持或参与的达523项,占比80.6%。
可以说,杰青基金在培育优秀科研人才、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其获资助者是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到2018年杰青基金获资助者获批时间较短,更换工作单位数量极少,不具有统计意义,因此文章以2017年以前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为分析对象。
经统计,在2017年以前(含)的3796名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中,截至2018年5月份有567人的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2.1 按入选年度分布情况
表1、图1为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按年度分布情况。
由于存在时间的累积效应,因此各年度获资助者中更换单位人员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其中1995年获资助者中更换单位人员占比最高为27.39%,2005 年入选者中更换单位人数最多为38人。
2.2 领域分布情况
表2为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按领域分布情况。
生命科学领域更换单位人数最多,为107人,地球科学领域更换单位人数占比最高达21.01%。
2.3 地域分布情况
表3为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按地域分布情况。
在更换单位的人员中,北京流出人数最多,为192人,尽管流入人数也是最多,但相比之下净流出人数仍达29人。
广东和上海净流入人数最多,分别为39人和15人,天津和浙江紧随其后,均为10人。杰青基金获资助者除了在国内流动之外,还有6人到海外工作。
2.4 主管部门分布情况
中科院所属单位净流出人数最多,为188人,地方所属单位净流入人数最多,为108人。
表4为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按所属单位主管部门分布情况。
表5为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按所属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2.5 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科研机构净流出人数最多,为189人,高等院校净流入人数最多,为179人。
除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流动外,还有部分人员到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
2.6 性别分布情况
3453名男性获资助者中有527人更换单位,占比15.26%。
343名女性获资助者有40人更换单位,占比11.66%。
3.1 整体上呈现出有序合理流动的态势
在3796名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中,更换单位人员占比14.94%,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
这表明杰青基金获资助者在更换单位中整体上呈现出健康、理性的态度,这有利于我国科技人才分布在整体平稳前提下的优化整合。
科研人员可以寻找更适合的研究团队、更融洽的研究氛围、更有力的支持条件,开展深入的创新研究,产出更多成果。
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某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在培育优势学科、突破关键技术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2 有向东南地区集聚的趋势
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省份杰青基金人数全部呈现净流入态势,流入总数达70人。
相较之下,陕西、四川、甘肃、云南、重庆、贵州、新疆等西部省份全部呈现净流出态势,总数31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三省流出人数也有22人。
这表明,高层次人才到经济更发达、支持条件更完备的东南地区工作仍然是目前人才流动的主流趋势,经济、地域优势更容易转换为人才优势。
3.3 高等院校人才输入明显
从前述统计来看,在更换单位的杰青基金获资助者中,到高等院校工作的人数远多于到科研机构工作的人数。可能的原因在于,高等院校在条件支撑、科研平台、人员配备等方面能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同时在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也更具吸引力。
4.1 避免杰青基金等人才项目的头衔化、荣誉化
凭借科学精准的定位和公平公正的遴选,杰青基金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科技界赢得了良好声誉。
尽管它不是头衔,也不是荣誉称号,但许多单位在一些评比、考核中还是把它们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将能否获得杰青基金资助与薪酬待遇、资源分配直接挂钩,获得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单位的考核结果。
这种使用中的异化导致许多单位“挖人”专挖杰青基金这样的人才项目获资助者,造成一定程度上人才的无序流动。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的公开信》,呼吁正确看待杰青基金,使其回归项目本质。广大人才培养和使用单位要切断杰青基金与薪酬待遇之间的直接联系,鼓励人才的正常流动,避免无序竞争。
4.2 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的结构分布
随着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基金)等人才计划(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杰青基金等人才项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2018年杰青基金资助率已降到7%以下。
为此,应适时增加杰青基金资助规模,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资助需求。同时,在杰青基金等人才项目遴选中,要强调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女性科研人员、来自西部小单位科研人员、更年轻科研人员,以进一步提高女性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提升西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和人才集聚水平、培养更富创新能力的青年学者。
同时,还应加强对从事冷门研究科研人员的关注,不断增强杰青基金人才培养的功能完整性,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3 进一步优化杰青基金等人才项目的评价管理机制
对于杰青基金等人才项目,评审时既要评价申请人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也要充分考察申请人未来的发展潜力,两方面要统筹并重,不能厚此薄彼。
过分强调过去的成果可能加重杰青基金“荣誉化”“奖励化”的趋势,而过分强调未来的潜力又与杰青基金资助对象所处学术层次和发展阶段不符,这都会影响杰青基金遴选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项目管理中要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进一步简化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扩大科研自主权。通过这些举措,不断提高杰青基金实施水平,为获资助者潜心研究和长期积累创造良好条件。
4.4 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成长环境
要针对目前科技界反映强烈的“人才叠冠”、重复资助等问题开展深入调研,理顺杰青基金、优青基金等人才计划(项目)间的关系,积极研究制定避免同一层次人才计划(项目)重复交叉资助同一科研人员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从制度上避免对于“人才头衔”的无序竞争,切实营造健康有序的科研生态。
同时,要加大对于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资助需求的支持力度,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的接续资助,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原载于《中国科学基金》2019年第四期,作者单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原题为: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情况探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