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读研七件事:听、调、开、做、交、写、答
2018-03-20  来源:戴世强科学网博客
关键词:研究生

  一位年青导师曾经告诉我,他的一位研究生认为,现在学的专业知识,将来不一定有用,因此学习时老是提不起劲儿来。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

  国人做事喜欢谈意义,读书喜欢想读了是否有用。我的看法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任何应做的正经事儿,读任何正经的书,都是有意义的。

  就说读研吧!在芸芸众生中,有读研机会者比例不大,而读研的确是人生旅途上不可多得的机会。我至今仍留恋我那段研究生生涯。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再争取读研,而且有了今世的经验教训,我会读得更好一些。

  言归正传。说说研究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古人当中,最会总结条条框框的,曾国藩算得上一位,他总结了“八字家训”、读书“三字诀”等等。今天学学曾国藩,我用七个字总结读研七件事:“听、调、开、做、交、写、答”:

“听”——听课,修好学位课程,补齐知识基础;

“调”——调研,做好文献调研和现场调研,选定主攻方向;

“开”——开题,做好开题报告,开始学位论文写作;

“做”——做研究,围绕学位论文主题,动手攻关;

“交”——交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广泛进行学术交流;

“写”——写论文,按要求写出学位论文;

“答”——答辩,经受专家们的严格考评,通过例行答辩程序。

  每件事都可以成为一个话题,一次讲不完,分几次讲,以前的博文中涉及过的,不再重复。今天就讲第一件事儿:听课。

  先说说一般道理。记得我的大学校友在一次聚会中谈到,大学学习五年,学业上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大家的一致结论是:在听名师上课的过程中学习了做学问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更有一位校友说,五十年以前通过听课、思考,学到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因此,听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到的不仅限于实际知识,更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现时,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不是很高,这是符合“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的,且对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有利。因此,我一直在说,学分归学分,学问归学问,学分容易修满,学问则永无止境(参看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75380.html )。

  我以为,研究生阶段的听课,一要做到拾遗补缺,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二要特别注意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方法论水平。

  我一直很赞赏我一位博士生的做法:他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期间共听了二十几门课,听本校名师的课,还跑到复旦、交大、同济去听;有的全程听,有的听一部分,恶补了过去自己知识基础方面的不足,毕业后已成为本单位的一位学科带头人,这是一个范例。

  回想我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第一年,一共通过了八门基础课程(包括哲学和英语)考试。我的导师从本科背景里看到我和师兄的物理学知识的不足,专门让我们去听北大王竹溪教授的“热力学”和清华谢毓章教授的“统计物理学”课程。令我们不解的是:还让我们到清华工程力学系去听“数学物理方程”课。我们想,我们都学过数学系的相应课程,深度还可以,干吗还要听工科类的数理方程?

  真正去了之后,才体会到导师的良苦用心。在理科学习中往往主要强调理论,而工科则更强调方法,特别是其中六周关于特殊函数知识的传授,更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

  当然,光听课是不够的,更要紧的是培养自学能力,做到无师自通。有些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关注不足。我要说,有导师指点是一种福(如我当研究生时导师给予的不多的但很关键的指点);没有导师指点,干吗不可以自己闯路子?尤其在补学知识方面,只有自己对自己的长短优劣最清楚,自己下决心最有效。

  通过研究生阶段学习,我真切地认识到:世上没有无用的科学知识!有些东西看来学后一直没有用到,但是,如果用心学习,许多思路和方法会渗透到自己的脑细胞中,随时可供调用。

  之前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中,我让考生叙述数学分析中极限过程中的epsilon-delta“语言”,考生答不出来,我认为作为力学、物理类的硕士这很不应该。原因是:学习没有学到根子上,没有学会方法和思路。

  有的研究生说,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用不上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将来做任何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都绝对有用,而且经常会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现在有些研究生出于种种原因,学习自觉性不高,甚至虚掷光阴,我真替他们可惜!所以,我想说:

  研究生朋友们,天赐良机,让你们在修完本科后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千万要珍惜啊!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